究其原因,或许会有人直观得将涨价归咎于泰国洪水肆虐。毕竟,泰国承载着全球1/4以上的硬盘制造任务。但如果仔细了解硬盘工厂的分布后,你会发现,真正受到洪水冲击的只是西数等少数工厂。而设立在山坡地区地区的希捷等工厂并未受损。此外,更多的硬盘制造工厂分布在中国等其他国家地区,无论是上游供应还是生产,均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说,争夺供应链以及收购专利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守反击的话,那么,一切的根源则来自于用户对于PC的逐渐疏远。消费者与传统PC间的屏障已经出现。
这样的说法看似有些突兀,但如果PC还在热卖,笔记本的利润还是居高不下的话,谁会考虑斥巨资垄断供应链,或者加入移动互联网的专利战中去?
PC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类似的“鸡肋理论”已经不止一次被用于PC行业。在PC从最早期生产工具的身份逐渐进化至消费品,娱乐工具,并再次沦为生产工具后,逐渐细分出来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超轻薄笔记本等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传统PC与消费者的距离,被再次拉远。
至此,PC不再是用户的首选。当用户再次根据自身需求去选购一款类似PC的产品时,或许会转而购买应用体验更人性化的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而即便是需要将PC用于创造内容等工作,也会考虑超轻薄的笔记本产品。
在PC产品被逐渐细分之后,我们虽未看到传统PC的末日,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其已经是明日黄花。传统的PC,还有什么理由去购买?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能够接替现在传统笔记本的产品类别,或许应该是以UltraBook为首的超轻薄本。英特尔有了此前CULV笔记本的前车之鉴,在做起UltraBook平添了不少把握和自信。不过,如果能够如英特尔所愿,实现在2012年达到40%市场份额的目标,成为市场的主流,似乎不太容易。
“UltraBook方向没错,只是价格太贵了,难与MacBook Air拉开差距。追求这类产品的是同一类人。如果没有价格优势,人们宁愿去选择Air。”ZOL新闻主编徐文广直言不讳,“摆在英特尔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赚钱还是先赚人气。如果想从UltraBook笔记本上获得更多利润,用户的热度肯定不会很大。而如果降低售价,提升品质来先赚取人气,英特尔和PC厂商恐怕需要承受更大风险。每个PC厂商都有自己的算盘。”
眼下PC厂商也实属无奈。当前的选择只有在英特尔的领导下抱团推广UltraBook笔记本。一旦UltraBook笔记本被逐渐接受之后,这些PC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最终再次走向PC产品的老路。这是PC厂商需要在明年重点考虑的。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专利争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