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职场智慧 > 正文

职场美德:谦恭礼让 留有余地

2011-11-14 15:25来源:今晚报作者:韩宜中字号:小

  儒家的传统文化提倡“谦恭礼让”,明代儒学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为福”,是对“谦恭礼让”的通俗解释。“谦恭”是儒文化提倡做人的美德,被国人认可,内化为待人处事的标准。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在今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每位职场人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快节奏、多变化的职业生活中“谦恭”的内涵也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表现如下:

尊重对方 宽以待人

  从事职业活动的员工,要具备高超的职业能力,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恪守职业道德的能力等。具备了上述能力,大概在职场上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尊重对方,宽以待人,是谦恭的体现,是与人合作的基础,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这类人在职场上受欢迎。表现出真诚的品质不给对方带来压力,在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下,精诚合作,不为眼前的利益纠缠,这是由内心发生的谦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

自我保护 掩盖焦虑

  职场是利益场,一些意识到威胁存在的个体,在差额晋级、差额评职称之时,内心焦虑无比。一心想得到这些好处,可和张三比,能力不行,和李四比,学历不行,但自己的内心又有强烈的期待,说出口让人笑话自己,于是用大家都能接受,也能降低自己焦虑的方式“谦恭”的样子做保护,既安慰了自己,也赢得了他人的认同。老李是某公司的中层,今年45岁,特点是平稳随和,会察言观色、平衡关系。公司准备提升一位副总,老李的竞争对手是一位40岁能力强且具有博士头衔的技术部主管。老李提前知道消息后,四处活动,一心想坐上副总的宝座,整日寝食难安,最后他的希望还是落空了。当老李得知技术部主管当上了副总,自知各方面的条件比不过博士,虽然心里还是愤愤不服,但脸上一副谦恭温顺的样子,马上去恭贺新副总,对同事也是一脸的谦恭,“他应该当副总的,他应该当副总的”。老李的行为与传统观念“谦恭”的本质内涵是解离的,他还没有建立新的观念,真正平息内心的焦虑,只是在表面上做做样子而已。

留有余地 减少麻烦

  有专家说,中国人的权威性格,表现在人际关系里,强调上下关系,注意年龄、地位、性别或其他因素,将别人做高低的排位;同时在自己与别人之间也一定要排出个高低,看是你比我高,还是我比你高,才知晓以什么样的态度与方式对待。

  老赵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员,销售业绩很好,在公司里,对上级、同事都很谦恭,对自己的客户也是如此,所以一直被上级看好,派他去做区域总监,结果老赵推荐另外一个人去。老赵事后说:“我的业务已上轨道了,建立了人脉关系,如果再做不熟悉的事,会有很多麻烦,更何况我推荐的那个人还是我竞争对手,他做了区域总监高兴,我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也高兴。”老赵的举动被领导称为举贤荐能,老赵心中窃喜。

缺乏自信 不敢张扬

  谦恭的另一面是缺乏自信,常常表现为:不敢坦然陈述自己的意见,害怕引起争论;担心自己所做的事引起别人的误解;不敢对任何人不敬,生怕被对方怀恨;常常对人有嫉妒之心;不敢享有别人给自己的恩惠,宁愿多付出。谦恭式的自卑,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限制自己潜能的发挥。这种谦恭的目的是为了拉开了人际距离,以免他人把自己看透。职场中抱有这种谦恭的人很难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难在职场中取得成就。解决的办法是开放自己,真诚地对待别人,多说积极的话,多与积极的人交往。

  职业是否成功,是否有快乐和幸福感,主要看个人的心态是否健康。一个人的谦恭如果出自尊重对方,宽以待人的,具有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就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在这样一个心理环境中,员工的归属感建立,主观幸福感也油然而生。有些人使用变了味道的谦恭,把自己包裹起来,与人与环境疏离,自己制造了心理的紧张而无法获得职业中的快乐,这种人即使取得一些成就,也不会有多大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林音)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