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土化妆品牌的领先者,自然堂在百货渠道做出的每一个新举动,总能生出些其他的故事来。今年也不例外。
2001年,对于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来说,是百货梦的起点。是年,当郑春影准备把自然堂打进百货商场大干一场时,没有一家百货愿意给这个“新兵”机会。吃了闭门羹的郑春影转而与专营店渠道深交。凭借之前在专业线积累的资源与经验,自然堂通过系列营销创新及精耕细作,一举坐上专营店终端护肤品牌的头把交椅。
2005年,自忖已经做足铺垫的自然堂宣布进入百货渠道。但彼时,自然堂的重心还在专营店渠道,因此未能获得主流百货渠道的广泛认同。之后,自然堂将重心逐渐向百货渠道转移,通过改进专柜形象及重金聘请形象代言人等多重努力,自然堂的品牌形象获得大幅提升。
2008年,自然堂举办一线品牌战略发布会,宴请各大百货公司采购经理,深入阐述品牌发展战略。随后,自然堂顺利进驻部分省市的A类商场。而也正是在这一年,自然堂因为商超与专营店双渠道并行,引发了两大渠道间的冲突。专营店主对自然堂的声讨,令其一时间陷入尴尬的舆论境地。
变革难免引起阵痛,破茧成蝶显然才是自然堂更为看重的。
此时的郑春影也认识到:“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真正的战场在百货商场和KA大卖场,而不只是专营店”。这一意识贯穿了此后自然堂的发展路径。外界意识到,自然堂进军百货渠道的决心已定,即使在落地实践的过程中荆棘密布。
截止今年7月,自然堂在全国成功进驻1170家百货商场。不久前,自然堂迎来品牌创立十周年,郑春影向外界表示,伽蓝将加大对自然堂百货渠道的投入,持续提升品牌实力,直至将其打造成世界级品牌。
而就在外界以为自然堂会在百货渠道平稳推进之时,自然堂又悄悄开始寻求新突破。就在近期,业界曝出消息,自然堂开始效仿部分外资品牌在百货渠道的操作模式,宣布其18个地区的销售部门全面接管原来由代理商直接负责的百货专柜。与此同时,相关BA管理工作也一并被接手。
据自然堂一代理商透露,像他们这样的一批代理商现在已基本“沦为”自然堂的物流服务商,毛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一时间,舆论四起,部分代理商甚至开始“闹情绪”。
大家怎么想 自然堂怎么想
百货作为主流渠道,无论是从品牌形象还是产品销量方面,都有着其他渠道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几乎不需要做太多考虑,在中国,化妆品牌要想做大做强,站稳百货渠道是品牌发展的必然路径。
但与以往外资品牌在百货渠道占绝对领导地位,本土品牌难成气候的形势相比,现如今,局面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伽蓝集团副总裁张昊描述,在百货渠道,本土和外资品牌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京沪等一线市场,对比部分外资品牌,自然堂一些百货专柜已经显露出微弱优势。
不过,在外资品牌仍占优势,更多本土品牌又奋起直追的百货渠道,自然堂能时刻感受到危机。也因此,自然堂才又开启由代理商模式转为直营模式的探索。
“由于代理商对百货渠道的不熟悉,导致近年来自然堂在百货渠道没有取得想象中的好成绩。”一位不愿具名的代理商如是说。不得不承认,自然堂的代理商大多只谙熟于专营店渠道,对百货渠道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技巧则谈不上有多少经验。自然堂最初宣布进军百货渠道时,很多代理商其实是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去做。现在,自然堂决定收回百货自营权,对某些代理商而言未尝不是件好事儿。但是对于一些刚摸到门路尝到甜头的代理商来说,此举则无异于横刀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