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职场智慧 > 正文

遭遇职场煎熬期 如何自我拯救?

2011-11-09 16:10来源:人民网字号:小

  西北大学的毕业生Andrea在工作第一天起就开始受到老板的百般挑剔,如果说挂外套、买咖啡还属于作为助理的她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话,与此相伴的还有诸如“24小时待命”等一系列不近人情的要求,更何况这份工作与她本来心仪的媒体类职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此外,从未得到赞许不说,还要对那些无穷无尽的冷嘲热讽照单全收……好不容易坚持下来了,这段艰难的时期还没熬到头,一不小心触犯了“女魔头”上司的大忌,于是她接到任务——去拿到未出版的书稿。除非完成这项“不太可能的任务”,否则就会面临解职的遭遇——煎熬感瞬间攀至顶点。

  难怪乎很多人都把《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这部电影当作职场励志剧来看,工作能力与人际关系这两个职场压力原本就已经需要够多的精力去经营了,如果再加上苛刻的工作氛围,以及因为突发事件而被迫承担的职责这些超出自我控制能力范围等外部因素作怪,那该是有多艰难多辛苦。仔细想想,不管被老板劈头盖脸地当众责骂,还是被一群同事长时间地冷落,又或是遭遇了客户近乎刻薄的投诉……总之,谁没有在办公室里坐如针毡的时候呢?

  令人感到绝望的是,这种“煎熬感”并不仅仅是在某个场合才出现,而是在整整一段时间内都挥之不去。

  而很多人之所以会进入职场煎熬期,可能并不是他们不愿去做出努力改变现状,而是认为引发自己生出煎熬感的因素太过复杂,仅仅从自身角度做出的努力也没办法使情况得到改善。但归根到底来说,你该衡量的其实应该是继续忍受这种煎熬感的代价与做出改变的代价到底哪个更大一些。

  是的,就像感冒也会自己痊愈一样,煎熬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如果不愿等待你的适应能力慢慢化为应对“煎熬感”的抵抗力,你就该主动寻找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煎熬感,让自己从煎熬时期里快速地、顺利地、漂亮地走出去。

1.进退两难,该不该强迫自己?

  煎熬感通常都和变化有关。新的舒适圈形成之前的这段时期,就属于所谓的“煎熬时期”。

  好不容易进入了这家行业排名数一数二的公司后,姜琪一直希望自己给别人留下“有能力”和“很努力”的印象,比如项目团队撰写报告书,别人按基本要求完成的各个部分,经过她的加工整合后就一定会变得锦上添花。时间一长,姜琪出色的工作能力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有时那些不是她的分内的事,比如新项目开展前的调研,同事也常常拉上她一起,很快姜琪就发现自己的精力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事占用。本来就好强的个性让她无法开口说“No”,最后她发现自己竟没有了一丁点可以偷懒的机会——别人对她的期望总是那么高。

  一方面她得小心翼翼继续维持着她那份已经被营造成功的“努力”和“能力”,另一方面她又感觉自己快要被高期望压得喘不过气。作为一个被动承担任务、责任感过重的“伪工作狂”,姜琪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精神压力,煎熬感最终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倦怠。有一次病假之后,她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念头,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多请了一个星期的事假休息放松,但回到公司之后她又变回了那个“又有能力又肯努力”的姜琪。

2.煎熬时期,如何自我拯救?

  很多情况下,“煎熬感”是你自己的,他人很难察觉。你需要主动去和同事及上级沟通。

  在某消费品市场部工作的何曦被公司派到欧洲总部接受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工作培训项目。但令她意外的是,项目结束回到位于中国的原部门开始工作后,她非但没能将学习到的东西逐步按照设想施展,并且随着工作的开展,工作氛围变得越来越差,令她觉得陷入了自己工作六年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虽然与自己共事的3位同事同属经理级别,但每次有麻烦的项目或复杂的事务,同事总是会以“她能力比我们强”、“她接受过总部两年的培训”这样的理由推给她来做,逐步增多的工作量渐渐让她觉得难以负担——同事们每人各负责一个项目,但自己同时有三个项目在负责。与此同时,整个团队对她还没有任何支持可言。何曦觉得自己受到了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煎熬。她一方面还是全力投入工作,尽管工作量是同事的3倍,但她不愿意原本可以做到80分的项目因为这个原因只能完成到60分。另一方面,她求助于老板,令她庆幸的是,老板给出了回应,也积极尝试了调解,局面虽然没有被扭转,但短期之内还是变得有所改观。

  何曦分好几次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段身心俱疲的职场煎熬期是工作氛围直接导致的,于是她开始向公司外部主动寻找机会,当时一个同行业公司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她遵守了与原公司的同业竞争协议,而当一家不同行业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市场部的工作机会时,她思虑再三最终接受了下来。尽管从级别上来说在这次跳槽中不升反降,但她认为自己更看重的是在工作中是否能发挥个人能力和价值,并且跳槽决定也非盲目做出的,新公司的市场前景她也“有过认真的研究”,相信未来会更好一点。

(责任编辑:林音)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