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动画片,里面有个情节记忆犹新。两个小孩打架,被妈妈拉开后,一个指着另外一个告状:“她先骂我CEO的!”过去,在人们眼中,在企业做领导者,多光荣啊,因为领导者是为企业、为所有股东谋福利的。大多数领导力研究强调的都是领导力积极、变革的一面,搞得好像领导者思想境界都高、做事都符合道义似的。但是,现在就不同了。有些研究开始关注领导力阴暗的一面,就是那些滋生于权力的东西。这“达斯·维达”(美国大众文化里无可取代的反派角色。——译者注)的一面,因自我膨胀、特权主义而萌生,因自恋主义、自我欺骗、贪婪、多疑、权力滥用而壮大。领导力心理病理学认为,不良人格与大权独揽结合在一起(几乎必然)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灾难。
与经理人合作,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并非一直都是理性的。实际上,非理性行为在组织里普遍存在,而且,企业领导者比心理学家通常研究的那些被试要复杂得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实际上相对容易理解一些,因为他们的情况比较极端。高级经理人的精神健康状态要微妙很多。他们不能太疯狂,不然成不了高级经理人,但是他们确实有异于常人的地方。当我试着理解高级经理人时,我经常发现,他们的行为模式与童年经历有关。需要说明的是,听我这么说,高级经理人往往并不高兴,他们认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在他们的意识控制之下,在他们看来,说他们有潜意识几乎是在骂他们。但是,我们都有盲点,决策者人格非理性的一面会严重影响他的管理风格和他所在的组织。
我发现,很多经理人在试着弥补自恋创伤(narcissistic injury)——童年时期,太疏远、太矛盾或者太溺爱的父母对其自尊造成的伤害。有着自恋创伤的人,极度渴望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为了对抗内心的无助感和无用感,他们总在寻找听众。而且我发现,一般而言,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某些行为是为了弥补自恋创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行为也受潜意识的影响)。为了让经理人认识自己的弱点(经理人非常擅长隐藏弱点,不让自己和别人发现),我有时会让他们描述从童年开始直到现在,不时出现在他们脑海中的最关键的负面声音。他们都承认,连最成功的人都承认,有个声音总是挥之不去,那就是“你并没你自以为的那样好,你将一事无成,你是骗子”。那个声音也许来自挑剔的父母,也许来自小时候的自己(因为认识到自己不可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将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
一旦某个带着自恋创伤的人获得权力,可笑的事情就会发生。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有着无穷的魅力,追随者开始把自大妄想(grandiose fantasy)〔以自负、自感伟大或优越为内容的病态信念。常伴有其他幻想性妄想,可作为偏执狂、分裂症(常为偏执型)、躁狂症和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麻痹性痴呆)的症状。某些人格障碍的病人有出现这种妄想的素质。——译者注〕投射到他的身上,一切突然变得荒诞不经。当然,这也意味着追随者把自己置于易受伤害的位置,受制于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