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人力资源 > 正文

绩效考评误区:逆向皮革马利翁效应

2011-10-31 11:02来源:哈佛商业评论作者:罗恩·阿什克纳斯字号:小

    你的组织是根据一条曲线来考评吗?换句话说,在进行员工绩效考评时,你们的考评流程是不是迫使你产生一条钟形曲线,高绩效者约有10%,低绩效者有10%,其他人居中?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你并不是绝无仅有的。20世纪90年代,通用电气让绩效差异化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从此以后,这种绩效分布形式几乎成了许多公司的标准程序。遗憾的是,一些组织最终将这种考评体系变成了一种机械性的操作,无意间非但没有提升组织效能,反而削弱了组织效能。

    大多数企业之所以犯错,是因为它们没有正确理解通用电气的大背景:将人才培养与绩效考评相结合。通用电气的绩效差异化理念认为,只要让他们尽情发挥、应对挑战,并得到培养,大多数人都能不断进步。为此,通用电气要求给员工持续设定严格的目标,以便推动他们突破自己正常的能力范围。随后,通用电气会提供一系列支持员工培养的工具,帮助他们成功:初级专业人员的轮岗计划、为新经理和刚刚升职的经理制定的特殊培训计划、特定业务培训、指导和辅导、对高管的深度考评、精益六西格玛课程和变革加速课程,等等。

    将所有这些整合在一起的,就是通用电气的年度Session-C程序——这是整个组织的人才评估程序,个人、业务部门,一直到首席执行官都要进行绩效考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会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公司价值观的践行情况,给下属做出不折不扣的坦率反馈。为了量化绩效,管理者会把员工标注在一个9×9的表格中,反映出他们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表现。

    尽管通用电气假设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但事实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有些人在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色,因此得到大力嘉奖和提拔,目标会进一步提高,他们也会得到进一步培养。有些人则在其中一个方面不尽如人意,他们会得到针对性的培养。还有些人在两个方面表现都很差,他们会离开公司(自愿或被迫)。但是,当Session-C结束时,下一年度的考评程序随即开始,并且考评标准更加高了。

    这里的关键是,不应该把绩效差异“曲线”看成是一种公式,它应该是很多人绩效表现的自然分布结果。如果管理者给出的评估是真实的,那么就不会出现“卓越者”——有些人表现一般,其他人则表现不佳。诚然,在一个规模较小的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钟形曲线可能并不会出现。但是,如果是数百人或数千人,这种曲线一定会出现。如果没有出现,那就表示管理者没有诚实地做出考评。

    如果公司只采用钟形曲线,而没有采纳整个考评程序的其他部分,那么它们最终会用数字来进行差异化。管理者进行考评时会先看这个公式,而不是员工的绩效。这种公式化的方法颠倒了最初的基本假设:所有人都能超常表现,并不断成长和发展。关注曲线只会传递出一个令人气馁的信息:只有少数人能成功,其他人要么表现平平,要么表现糟糕。如果管理者认为自己的下属会表现平平(或更糟),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平平(或更糟)。这是逆向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如果人们知道真实的表现和成绩对自己的评级和未来无关紧要,谁还会好好表现呢?而那些确实希望有所成就并改变命运的人,就会去寻找像通用电气这样真正奖励卓越表现的组织。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