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不能是一阵风,不能是走过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可能会半途而废。多年来,摩罗丹人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老老实实抓质量,不求好看,不求闻名,只求实用,只求见效。
体制建设是摩罗丹管理层为质量保障打造的另一道“防线”。按照中药业GMP标准要求,组织专门机构用了近4个月时间研究制定出三大类共计520条款的《质量操作运作规范》和《岗位职责考核细则》,从原料入厂到制成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检查、监控,在影响质量参数的关键部位设有控制点,每一个生产车间设有中间体化验室,每批产品的生产从生产前检查开始到结束,每道工序的操作工对照工艺标准自检,每道工序产品上、下交接互检,班组长复合互检,质检员按照检查标准巡回专检,所有自检、互检、专检的信息均填写在批生产记录中,归档质量管理部,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以备查询、追溯,形成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把控。
为了保证质量,针对物资供应这个关键环节,公司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各个责任部门参加的“物价、质量审核委员会”,公司购进所有物品均由“物审会”共同研究,集体把关。在具体操作上,采取供应、质控、监管三分离的方法,即供应处负责提供资质齐全的商家、产地以及参考价格;质控部门负责审核商家资质及供货质量;监管部门根据以上信息进行考查核实,提出价格、质量的指导性意见报“物审会”审核;仓储部门在接到“物审会”的“通知证”后做最终的验收把关。
在产品质量保证上公司建立起内、外沟通机制,内部沟通实施了三级质量分析制,质量日报、周报、月报制,质量奖罚考核通报制。外部沟通实施产品质量的市场认可度调查制,产品不良反应监测制,通过各种有效渠道收集客户意见和反馈信息,坚持每年对百家重点客户进行诸如回访、问卷调查、座谈、联谊等,听取消费者意见,确保公司质量提高找到“以人为本”这个源头。
决心——执行力建设铁腕化
在加大企业依法管理力度的同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细化,便于操作。比如:在制订各级领导岗位职责的同时,辅之以相适应的考核细则,做到既有原则要求,又有操作要领;既有具体内容,又有实施办法和措施,在检查考核中,增强了操作性,加大了针对性,突出了统一性,避免了随意性。
“不是有了组织机构保障就万无一失了”,摩罗丹公司管理者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制度非常全,责任不落实,人人是主人,遇事没人管,这是许多企业的通病。执行力可以说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质量保证的能否实现。陈致慜董事长指出:“制度是死的,或者说企业与企业之间是雷同的,关键是机制,在保障机制科学性的同时,一定要有执行的决心。”
针对企业自身特点,摩罗丹公司在执行力上重点突出一个“细”字,也就是抓落实,将质量体系建立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全力扭转了“质量只是几个部门的事”的错误认识,建立并完善起“人人身上有质量指标,人人都对质量负责”的执行体系。把约束个体行为、突出个体责任、发挥个体效率作为拟定各项制度的基本方针。三个“个体”以责任为重点、以岗位为基础、以效率为准绳,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使公司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法可依。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执行力执行到了每个人,其中也包括陈致慜董事长本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鲜活例证:2011年初,仓储部门送交反馈单,报告购进的咖啡因原料因生产品种调换,暂无使用需求,建议尽快解决,以免过期报废。此事经主管副总签认后转至总经理处,但因总经理事务较多,经常出差,超过了制度中规定的处理反馈的执行期限,造成该原料过了保质期而被销毁,于是近6000元的损失就由两位领导赔偿了。类似这样的“小事”,摩罗丹人从来都是认真对待的。他们认为,一流的产品质量就是要从这样的“小事”一点一滴抓起。在摩罗丹人的意识中,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工作质量无“小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得摩罗丹等一批历经几十年的传统产品和新产品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牢牢地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摩罗丹公司正向CGMP国际标准进军,进行新的产业布局,着手筹办中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在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扩大以摩罗丹系列及独家品种生产规模,带动117个品种市场增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进一步产品质量提升及社会贡献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