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
这节文字引述的《菜根谭》警句,强调考虑问题必须比别人高出一筹。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一个有所作为的战略家,理所当然地应该善于高屋建瓴。
陈光松深知,要把老企业搞活,除了抓管理,还得要抓技改。恰逢其时,国家轻工业部在味精行业,作出“北保沈阳,南保广州”的战略性决定,为广州味精厂吹来融融春风。陈光松珍视这一企业发展的良机,他下决心对全厂的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挖潜、扩大生产。
很快,他到了日本考察。对方用车载他在厂区转了一周。特意显示设备的先进和气派,却对各种技术细节守口如瓶。凭经验和直觉,陈光松觉察到全套引进,今后在各种生产环节、原材料等方面将会更多地全面依赖别人。他匆匆赶回厂,马上召开会议,和盘托出自己的心声:我们的技术改造,不能走全盘引进的路子,只能走小投入,多产出,时间短,见效快,立足国内条件,引进国外先进软件技术,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整体先进的路子。在大多数人主张引进全套生产设备的“引进热”中,他却主张引进技术软件,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雄才大略。
陈光松在味精厂掀起了一个技改的高潮。他敢于改革,打破常规的思想异常活跃。别人成立技改办抽几十人,他却白天照样生产,下班了,图纸一摊,技改会议马上召开。工程进度,设备审定,材料订购,一揽子汇报研究、拍板。这一年会议室的灯常常亮过半夜;这一年精制车间大型的楼房建起来了,十多只煮晶罐连成一气,实行了电脑控制;这一年只用了九个半月,15万发酵车间投产了,而且是一次性试产成功,当年增加产值6691万元,税利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五。引进技术软件的创造成功了,陈光松尝到了技改的甜头,同时也意识到企业竞争的紧迫。
1988年元旦刚过,陈光松再次召集全厂中层以上干部开会,向他们提出一顶死任务,无论如何要把每吨味精的成本从1987年的1.2万元降到9000元。否则当年原材料涨价增支的1000万元就无法消化,这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他提出一个办法,就是把成本目标实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如果有谁认为办不到可以辞职不干。这个方案一出台,使一些原来关心他的人捏了一把汗。然而事实却证明陈光松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到1988年年底,该厂每吨味精的成本奇迹般地降到8972元。
依靠技术改造,陈光松带领味精厂堵塞了发酵“倒罐”这个味精生产过程最大的质量损失的漏洞,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废品的经济损失,突破了质量效益关;依靠技术改造,还大幅度地实现了节能降耗。年水电煤降耗节约可达数百万元;依靠技术改造,味精厂提高了整体生产能力,突破了产品效益关,产量从年产3000吨提高到6000吨。企业因此而发展成为全国食品工业行业首家国家一级企业,陈光松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科技企业家,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
四、“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菜根谭》
在为人处世上,陈光松恪守这么一个行为准则:对员工主动送温暖,看重感情投资。因为他明白:人的高层次要求是以低层次要求的满足为基础的。是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感情的世界。但圣洁的感情立足于利益的基础上。你的职工住房匮乏,经济拮据,孩子入托上学难,如此种种造成的失望和恐慌,再安分的职工也难于长期保持沉默。唯有主动送温暖,尽心尽力地为职工排忧解难,方不失为聪敏的领导者的明智之举。
在味精厂,陈光松对员工种种深入人心的关怀,令人羡慕又令人感动——
他设立厂长接待日,经常与员工对话,了解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谈工厂的发展。他尊敬和关心老同志,原厂党总书记是一位老同志,家住比较远,他提议用小车接送上下班,自己家也住得远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厂总工程师的小孩子入学遇到麻烦,他为其排忧解难。生产骨干、中层干部生病,他亲自上门探访。员工的亲属逝世,抽得出时间他一定前去亲致哀悼,没时间登门也要作点表示。
陈光松的感情投资源于对员工设身处地的考虑。寒冷之夜,他想到夜班工人下班后肚子空空回家,岂不是“饥寒交迫”?设身处地,每年冬天,他都要交代饭堂每天为中、夜班工人免费送上一份热气腾腾的夜餐;员工乔迁新宿舍,分头搞装修。设身处地,陈光松运来数十吨的水泥、沙、石,供应他们;工厂经济效益上去了,陈光松又是设身处地,挂念退休工人,决定为全体退休工人增加工资……
企业和领导给予员工的关怀愈多,职工给予企业和领导的也愈多——不仅是体力,而且是潜力、智力、活力、财力、向心力。
1990年9月20日17时,市大电网发生故障,全厂突然停电,正常生产中的发酵车间陷入危险之中。在面临近百万元损失的关键时刻,未等陈光松发出指令,当班职工立即从六层楼高度的岗位直冲地下,迅速关好多个闸门,保持了发酵温度和压力;机修车间和动力车间的职工以最快速度装好抽水机,开动空气压,及时把水和空气送到发酵车间和肌苷车间。许多刚下班准备回家的职工也自觉投入抢险战斗中。在停电45分钟、停水3小时的情况下,保证了生产照常运行。在这种突发事件中生产不受重大损失,许多行家赞叹这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陈光松事业上的希望所在。
今天的陈光松,已出任广州市轻工局局长。
飞越了味精厂创业的沧桑岁月,浓缩了生活的意蕴,倍加思念陈光松的人们,希望看到一双更加睿智聪敏、更加沉静刚毅的目光。而他那卓尔不群的品格,亦必将无愧地承诺他的那一番著名的“燃烧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人生就像一块煤一样,通过燃烧自己为社会带来光和热。燃烧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