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知识产权 > 正文

中国知名品牌商标因国外抢注影响发展

2011-10-22 11:29来源:浙商网字号:小

知名商标的抢注严重

  知名品牌被国外抢注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海信。2005年,青岛海信集团历时6年,最终以50万欧元的价格,赎回了被西门子公司在德国注册的“HiSense”商标。

  自新《商标法》允许个人注册商标后,一批靠转卖商标创富的商标抢注人悄然诞生。虽然2007年抬高了申请商标的“门槛”,有关法律也规定,连续三年不使用的商标可以申请撤销,但是靠打法律“擦边球”的“职业商标抢注人”依然活跃。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商标门槛低,费用项目少,只要有一个商标能高价转让,就能赚得盆满钵满。马培峰说,一些成功转让商标的巨额利润,鼓舞了一大批投机分子。比如曾经很火的“老鼠爱大米”就被抢注成商标,在网站上的叫卖价格达到了上千万元。“在温州还曾开出商标超市,利用网络途径,抢注商标已经形成了一条规模巨大的灰色经济产业链。”马培峰说,但在异常活跃几年后,目前商标交易已经陷入了低谷。

  “商标注册其实挺复杂的,而且风险很高,国外友人把《商标法》称为魔鬼法。”马培峰说,注册商标,首先要向适当的国家或地区商标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书,将申请注册的标志的清晰图样,包括颜色、形状或立体特征注明,同时还要列出使用该标志的商品或服务的清单。

  根据相关规定,商标要有显著性特征,并且不得误导或欺骗消费者,也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公共道德。而且,所申请的商标权不得与已经授予另一商标注册人的商标权相同或相似。这一点可以通过国家商标局的检索和审查,或通过提出相似或相同权利主张的第三方所提出的异议,予以确定。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每年中国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案件超过100起。

  中国有不少老字号如“狗不理”、“北京同仁堂”、“六必居”、“海信”等商标在国外遭到抢注,不仅影响了老字号的声誉,也给这些企业走出国门设置了贸易壁垒。据报道,两名华人在加拿大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企图注册逾60家中国企业的名称和标识,包括中国投资公司、中国银行、中国五矿等。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无形资产的流失。特别是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极为不利。

(责任编辑:王学英)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