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中90后的身影渐渐多起来。同时,如果按18岁入大学计算,今年9月再开学,许多90后已成为应届大四毕业生,一个与职场主力军“70后”“80后”不同时代的群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谈论话题中。
喜欢自由,不习惯被约束,不愿意接受唠叨和批评,缺乏责任感……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人们赋予90后的专属标签。而很多职场人士提起90后,更会面露难色。职场中的90后,真的这么不让人省心吗?
现象扫描
A、频繁换工作
标准:要求平等自由
晓宇毕业于省城一家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的学习让他有了一技之长。毕业后,他曾在省城某高新企业生产一线做操作员,“生产线没有自由,还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操作,工作时间三班倒,做错了线长立马一顿臭骂,太痛苦了。”晓宇说虽然待遇还不错,但是紧张的工作氛围和刻板的规定让他浑身不自在,于是工作了还不到2个月就辞职走人。
之后他做过网吧网管、销售促销员、培训学校助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已经换了4份工作。“工作都太累,工资还那么少,关键还不开心,老板脸色都太难看了。”晓宇说。
晓宇觉得工作中没有获得充分的平等待遇也是他频繁换工作的重要原因。他还表示,换工作是自己的权利,趁年轻有时间可以尝试不同的职业也便于自我定位。
B、有问题喜欢找电脑
标准:依赖互联网
“90后”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精通电脑操作,遇到问题都喜欢问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
文慧是名新进职员,最近的一次集体会议结束后,科长安排她写一份会议报告和内容总结。
文慧的报告很快就写好了,科长粗一浏览,立刻表扬,说第一次写文件,格式、段落安排都不错。但仔细一看,问题出来了,科长对文慧说:“你是从网上找的吧,怎么连人家会议记录员的名字都没改呢?”再细细一看,有些内容都从未在会议中提到过。
通过和文慧交谈,科长才知道,会议中她根本没有用心听,觉得会议这种形式枯燥没意义,随便在网上找个同类会议记录就行了。这让科长气不打一处来:“太自我了,这么重要的会议用随便的态度去对待,连基本的真实情况都不会反映,还能做好重要的工作吗?”
C、请听我的建议
标准:一定要表现自我
张京一直做某娱乐节目编导,今年夏天起,他身边多了个90后的助理。“每次开节目制作讨论会的时候,他都先入为主,哇啦哇啦提出一堆新颖的想法和构思,刚开始还觉得这孩子太张扬了。可是有些提议最终被节目制作采用后,得到的反馈很不错。”张京说。
张京渐渐觉得,这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毛头小子不简单。“以前觉得90后一点儿都不靠谱,就会享受。但是看来我的这个助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干劲儿比一些老员工还出色。领悟力也不错,娱乐节目的制作需要跟随大众的欣赏随时变化,能抓住潮流,抓住观众的心理,年轻人真的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呢。”张京说。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需要灵活创新或创意的行业中,很多90后的表现还是不俗的。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90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