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境界
问:既然领导者是一家企业的天花板,那么领导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境界呢?
鲁柏祥:领导者提高境界,应当从愿力、智力与体力三个力下手。为了企业不往下掉,就要管住它的熵增,让它从混乱走向有序,从熵增走向熵减。与领导不同,管理的对象是事而不是人。人本身也是存在混乱的,真正自觉的人很少,这时就更需要领导了。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有愿力的,孙悟空有智力与体力但愿力不够,唐僧用愿力引导孙悟空。猪八戒体力为主,智力不足,而愿力也始终不强,老是被管着。沙僧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愿力,基本上只有体力,白龙马更是这样。唐僧是负责目标、战略与队伍的领导者,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孙悟空是管理者,解决“怎么去”与“让谁去”的问题。
问:领导者的境界有哪几种类型?
鲁柏祥:领导者的第一层境界是职位与职权,实际上是狭义的管理角色。这些人“心中有事,目中无人”,不讲人际关系,不留情面。但事是人做的,如果下属的眼里也只有“事”,因为你是上级所以听你,如果你不是上级他们就不听你了。这样的管理者缺乏情商,但职业精神尚可,应该从事主要对事的基础管理工作。
领导者的第二层境界是能力,本质还是对事,他们的能力强是做事能力强。下属在做事上会听你的,听的是做事的方法;他们会佩服你的能力,却未必佩服你的品德。一旦你的能力不是下属所需要的能力,下属就不需要你了。我们平常所说的专家型领导者,实际上也是不够的,只有既懂做事又懂做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领导者的第三层境界是尊重与培养下属,你没把下属当作做事的工具,下属因为能力提高而尊重你。他们的心里不仅有事还有人,所以下属眼里也是有事又有人,有人就有“领导”了。我们说,下属就是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领导者有什么,下属也有什么。
领导者的第四层境界是人格魅力,他们强调自身的修为,往往以身作则。这样的领导者是下属的楷模,下属因为你的为人而由衷地敬重你。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如果没有从第一层到第四层的修炼,很难成为高级领导者。越是优秀的管理者,他们的权力越是强调威权而不是职权。这样的人即使不在其位,人们对他照样尊重。作为领导者,要想办法从威权上作提升。有些老板,现实已经把你推到领导者的位子上,但不要以为在这个位子上就是领导者。领导者的权有两个来源,一是组织赋予的,二是下属赋予的。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更珍惜下属赋予的权,而少动用组织赋予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