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日渐成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十七大以来,北京从2条院线到如今14条院线,从不足50家影院到如今111家影院,北京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影院触伸到了地图的每一个角落。
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在多厅影院建设方面,以五环路以外地区和城镇影院建设为支持重点,使北京的电影地图没有太多的“留白”。
电影出品量占全国半数
北京市一直是电影产业、电影资源的聚集地,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平日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北京拥有全国一半的影片出品量,并拥有全国排放八分之一的市场,人均拥有银幕数和人均观影次数是全国第一。
去年,全国故事片的产量一共是526部,北京地区生产的故事片达到270部左右,占了半数之多。数量之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呈现出主流化、类型化、多样化的创造格局。去年,北京地区生产的影片包括《十月围城》《风声》《铁人》《惊沙》《杨善洲》《第一书记》《山楂树之恋》等各种题材、类型、风格的影片。
补贴新建改造多厅影院
在影院建设方面,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37条城市电影院线已经有14条在北京建立了所属院线,北京成为全国主流院线数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全市影院总数达到111家,其中今年新增9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北京影院将达120家。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管理处处长王健介绍,从2004年至今,北京市一直以对新建改造多厅影院进行补贴的方式,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加速进入北京电影市场,满足观影需求,北京中影环银电影城有限公司、北京UME国际影城安贞店、北京今典苹果派电影院、世界城星美国际影城、北京耀莱国际影城、北京嘉禾万贸影城、北京横店影视电影城、北京新影联华谊兄弟影院、北京炫影丽声电影院9家影院获得了总计2450万元的补贴。
重点支持郊区影院发展
如今的北京市区地图上,影院已经没有太多的留白区,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扎堆现象,观众选择众多,从东大桥至王府井的三四公里,有8家影院挤在一起。然而,在人口众多的通州,只有一家影院。今年初,北京市广电局宣布,2011年,北京市在多厅影院建设方面,将以五环路以外地区和城镇影院建设为支持重点,待南城、通州及部分远郊区县的影院开业后,北京地区的银幕将接近600块。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管理处处长王健介绍,电影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投入的方向有一定的规律和自然运行方式,“这两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郊区群众看电影的问题。这一年多以来,几个郊区的新影院已经开业了,像昌平的城关地区,原来只有一家影院,现在开了一家数字影院。顺义开了一个顺义博纳,怀柔开了一家传奇时代影院,大兴新增一家影院,门头沟开了一家11个厅的影院。郊区影院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政策也在向这方面引导,以满足群众的观影需求。”
影院探寻多样经营模式
数量并不是北京影院的唯一追求,随着观众观影经验的增加,对于电影艺术鉴赏力的提高,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广电局正在积极培育影院的特色经营和专业经营。上世纪80年代的影院都是单独的大礼堂,观众边嗑瓜子边看电影就是最大的乐趣。2002年,随着院线制改革和分账大片的引进,多厅影院开始崛起。近几年影院迅速增多,影院之间竞争加剧,许多影院为了汇聚人气开始探寻新的影院经营模式。
如今,很多电影院开始更新换代,除了常规的电影放映,还力求打造自己的特色。比如,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艺术范儿十足,除了上映热门新片,影院还定期上映国内外文艺片和老电影,举行电影展和交流活动。影院内有书店、小型电影图书馆和放映室,电影中心的会员还可以免费借阅图书、影碟。今年8月开张的17.5今典花园影院推出了“1+X”经营模式,1即电影,X则是围绕电影在影院内展开书吧、咖啡吧、点映吧、KTV等多种经营。
国际电影季 实现零突破
今年,北京市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在北京市电影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电影季包括六大主题活动——开幕式、北京展映、电影魅力·北京论坛、北京电影洽商、电影音乐会和闭幕式。据了解,第一届电影季吸引了700多家中外电影机构参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30部影片在20家影院放映了429场,来自世界各地的334家电影机构参加了电影洽商,签约总额达到27.94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国内电影节的最高纪录。
此后,北京国际电影季将每年举办一届。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平坦承,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届留下了遗憾,第二届力图在各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整个电影季的团队运作会更加专业,我们正在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来承办电影季,以达到规范化和国际化。第一届电影季主要是政府主导,政府的投入力量非常大,但市场开发和市场资源的整合有限,第二届我们要更大力度地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市场作用,使政府和市场互动。”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