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艺术·文化 > 正文

歌者少 知音稀:昆曲百年沧桑史

2011-10-12 10:12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字号:小

歌者少 知音稀

  昆曲发展的历史,自明末形成“昆山腔”以来,历经六百年,如果从有文学剧本算起,更要数到元朝的《西厢记》《窦娥冤》,足有八百年历史。其间昆曲经历了几次大的起落,在国运鼎盛之际,受到皇家或官方赏识,流行全国;一旦逢战火流离、社会巨变,便迅速衰落,鲜有唱者。因此,昆曲也被称作“盛世元音”。

  昆剧的第一次繁盛是在明末清初,歌者魏良辅的“水磨调”使用了南戏的唱法,迅速流行大江南北,万历年间更是进入皇城。此时昆腔与之前就流传的京高腔(弋阳腔,北曲)并称皇家大戏,通过官员的升迁、商人的辗转、军队的迁徙普及至全国。昆曲成为继元杂剧后第二个普及到全国的剧种,形成“华夏全民痴迷两百余年”的局面。

  鸦片战争时期,昆曲随着国运衰落。“昆曲的基础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古汉语、古音乐、古舞,此时全被动摇、打破,衰落是一种必然。”丛兆恒说,一百多年后“徽班进京”,所谓“花雅之争”以“雅部”昆曲的失败而告终,昆曲经历史上第一次大低谷。

  自1917年到1937年,国家得以短暂休养生息,百废待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号召“学贯中西”,如韩世昌等一些老昆曲艺人得以去北大演出,蔡元培还在北大中文系开设曲学课,讲授昆曲,在北大培养了十几位后来的戏剧戏曲界的理论权威。所以当时便有人说,梅兰芳是银行家捧起来的,昆曲的韩世昌是知识分子捧起来的。

  1928年,日本天皇加冕,韩世昌被邀去加冕典礼演出,昆曲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他也是继梅兰芳后第二个出访国外的戏曲艺人。

  上世纪30年代,北京的荣庆社在全国巡回演出昆曲,主要去各地大学,广受好评。南方一些省市也开设了苏州昆剧传习所,周传瑛、朱传茗、沈传锟、王传淞等四十名“传”字辈艺人齐聚,一时颇有复苏景象。然而,紧接而来的连年战争,又一次摧毁了昆曲的发展,艺人们流离失所,全国上下“歌者少”,“知音稀”。

  1956年4月,由“传”字辈艺人编排的昆曲《十五贯》上演,讲述庸官错判案,导致无辜者被判死刑,但监斩官发现疑点,昭雪平反。此剧在北京破天荒连演46天,毛泽东、周恩来等都高度肯定。

  毛泽东指示:“《十五贯》是个好戏。这个戏要推广,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这个剧团要奖励。”中南海还专门组织座谈会,会上周恩来称,“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个戏“有人民性,它体现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有错必纠的一种思想精神。”1956年4月,由“传”字辈艺人编排的昆曲《十五贯》上演,讲述庸官错判案,导致无辜者被判死刑,但监斩官发现疑点,昭雪平反。此剧在北京破天荒连演46天,毛泽东、周恩来等都高度肯定。

  毛泽东指示:“《十五贯》是个好戏。这个戏要推广,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这个剧团要奖励。”中南海还专门组织座谈会,会上周恩来称,“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个戏“有人民性,它体现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有错必纠的一种思想精神。”

  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全国上下受到鼓舞,一两年时间里,各地纷纷成立专业昆曲团体。

  也是在这个时期,1956年6月22日,北方昆剧团正式成立,隶属于文化部,院长是韩世昌。丛兆恒分配到了该团。刚开始,这个从抗美援朝前线下来的文艺工作者也有情绪,“说老实话,那时不是特别喜欢和理解这门艺术,认为自己从一个新文艺工作者变成一名戏子了,会不会被人瞧不起呢?”直到接触久了,深深感受到昆曲的博大精深,才一头扎了进去。

  仰赖于权威好恶的艺术难以持久,权威的口味变了,昆曲就难免再次跌到谷底。

  1959年,丛兆恒出演小生的昆曲《李慧娘》在北京上演,一开始得到领导人的大加称赞,康生亲自将戏中旦角称赞小生的唱词“美哉!少年!”改为“壮哉!少年!”,演出者还参加了1961年的国庆彩车游行。

  但1963年风头忽转,中共中央批转文化部党组《关于停演“鬼戏”的请示报告》。《报告》要求全国城乡“一律停止演出有鬼魂形象的题材”。《李慧娘》停演并开始遭到批判。时任光明日报社党组书记、副总编辑的穆欣曾在批判会上说:“李慧娘这个鬼是代表了死亡了的阶级来报仇的,向谁报仇呢?就是向共产党报仇!”??

  1966年2月,江青主抓文化和文艺,提出“我什么时候能看不见昆曲?”2月28日,北方昆剧团建制马上撤销,三天内三百多人全部解散。从此一直到1979年,全国几乎无人再唱昆曲。

  许多老艺人在此过程中受批斗、打压,纷纷去世。还有如大师白云生,“文革”之后忽闻上面说:“解放你了,回到人民队伍中去吧!”老人一高兴,头天晚上喝了点酒,第二天早上就去世了。

  如今丛兆恒名列国家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起此事不禁一连声哀叹:“我的老师们这一辈会六百出戏,经过两次大起落,到了我这一代,只会二百出戏,有三分之二都传没了。现在说我是传承人,可是我一辈子没有收过徒弟,一出戏都没传过。怎么传呢?原来怎么演的都不知道了。”

  他记得1988年前辈周传瑛去世前,强打着精神在病床上口述了四出戏,这一句的唱腔是怎样,那一句的手脚应该怎么看。学生们记录好了给他看,他看了直流泪。“一生才记下来四出戏,可是他一个人肚子里就有一百出戏啊!” 丛兆恒说。

(责任编辑:孙铭苑)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