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旅游的张萍走过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她喜欢购买纪念品送朋友。去的地方多了她却发现,不管是在海南或是北京,在西藏或是云南,甚至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一模一样的纪念品随处可见。
在桂林这样一个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虽然有着一流的旅游资源,但旅游纪念品市场却不尽如人意。记者在游客相对集中的景点看到,除了桂林三宝、荔浦芋头、桂林桂花等具有当地特产外,很多都是大路货。
桂林市旅游局副局长庞铁坚说,现在的旅游纪念品原创性不够,模仿的多,档次低、价格高。改变这种局面,关键是要有品牌,要加强设计能力。
旅游商品已成为制约国内风景名胜区旅游消费的“软肋”,一边是“有商品、无市场”,另一边是“有需求、无供给”。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所谓的旅游纪念品是由一些地下工厂或作坊批量生产,然后送到各个旅游景点批发销售,只有少部分有些纪念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认为,旅游纪念品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缺位也致使山寨仿冒盛行,原创设计难以形成规模生产,且先期投入大,一些产品还没有批量生产,就被小商小贩粗制滥造出来,导致企业开发意愿不高。
此外,目前国内景点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在景区内销售纪念品的基本上是“单干户”,景区只负责收铺租,根本没把旅游纪念品销售当回事。
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并不是没有好的旅游纪念品,但这样的产品往往成本高、销量低,经营户大多不愿意经销,反而被大路货和廉价品占据了市场。
旅游商品:打开游客钱袋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的负责人说,作为一种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一般应具备地方性、艺术性、实用性、便携性等基本属性。在旅游产业链中,“购”这个环节的潜力远远未能挖掘出来,特色旅游纪念品“钱景”无限。
据介绍,目前世界旅游发达国家购物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至60%,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平均比重在20%左右。
按照2010年的旅游收入进行估算,如果我国旅游商品销售的比重能够达到旅游总收入的30%,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700多亿元。
世界上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发展旅游购物。然而想靠旅游商品打开游客们的钱袋子,并非易事。业内人士称,尽管我国旅游业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但在这个具有庞大市场规模的产业中,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并未成形。
国际旅游组织专家指出,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百分比,是对一个地区旅游业成熟度评价的重要标准。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尽快提高旅游商品销售在旅游产业中的占比,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迫在眉睫的课题。
旅游商品需要独特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的一位负责人说,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和消费是密不可分的3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削弱产品的竞争力。除了有独特的设计,还应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和价格,这样才能以量取胜,实现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他举例说,广西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资源,如壮族的织锦、瑶族苗族的服饰等非常受欢迎,但由于手工精细,一套服装需要几个月的绣制,价格也高至几千到上万元,高昂的价格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如今,在融水县,一些小型苗族服饰加工厂已逐渐出现,大大降低了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旅游纪念品由于品种多、规格小、变化大,许多生产厂家不愿投入过多资金发展这一产业。因此,发展旅游纪念品产业,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在信贷、税收、投资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优惠,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