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心理问题加剧,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投机商借机大开私人心理咨询诊所,借心理咨询之名大肆敛财。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在心理咨询业的规范化方面没有任何经验,更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因此,心理咨询业管理亟须加强。近日,一名患有抑郁症的男子在上海一家心理治疗中心接受治疗时,从19楼窗口坠落,当场死亡。而该心理治疗中心的主办机构并无心理咨询资质。
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混乱
因为工作压力太大,40多岁的上海市民程先生在网上找了一家心理咨询室。咨询师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做一次两次心理治疗不会有什么效果,建议做一个疗程。程先生选择的是“资深咨询师”,价格每小时360元,一个疗程10次,每次1小时,打折后共3000元。他去了三四次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想退回剩下的钱,但遭到了拒绝。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暑假期间来中心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明显增多,日均达170余人次,其中多数为青少年学生,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求诊者由于在一些不正规的心理诊所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据了解,在上海,由政府主管的两大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分别是“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金拐杖心理咨询中心”,然而这两家心理咨询机构并不在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的会员名单内。
一位心理咨询行业业内人士表示,这说明心理咨询行业非常混乱、不规范。作为行业协会,其下属会员大多没有心理咨询方面资质。“虽然许多人拥有执业证书,但是医生有证书就能在外面开诊所吗”?
张海音说:“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但许多心理咨询人员达不到要求。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不断增加相比,我国的心理咨询一直处于一种非职业化的状态,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使得很多求助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也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徐一峰说,心理咨询师包括医学类、非医学类两种。前者也即心理治疗师,主要协助医疗机构为患者解决心理疾病,更强调疗效;后者注重缓解普通人群的心理问题。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培训60至80名学员,均为医学类咨询师。至于大多数培训点,则以培训非医学类咨询师为主。
规范化缺失监管乏力
上海市心理学会日前发布了上海首次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居民身心健康调查”结果:上海市民每5人中有1人终身患过至少一种心理、行为问题疾病,平均每8个市民中就有1人目前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40岁至54岁年龄段的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最高,女性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患病率高于男性。
与日益增多的心理病人相比,目前的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张海音说,心理咨询人员是否具有其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否达到单独为求助者咨询的水平,能否持资格证上岗,始终是制约心理咨询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上海从2009年开始实施《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从法律上保证心理咨询业职业化、规范化。上海市卫生局还制定了《上海市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管理办法》,具有医学、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人在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后,才有资格参加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而市工商局对于心理咨询机构的申请登记注册管理也相当严格,基本“不允许创办”。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企业想要创办心理咨询机构,需先获得由市卫生局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然后才能办理营业执照或者变更企业经营范围。尽管这样,仍有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以“教育咨询”、“企业咨询”等字眼来打“擦边球”。
专家指出,上海心理咨询业的规范化还远远不够,而国家在心理咨询业的规范化方面也没有任何经验,更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对此,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表示,行业相关管理机构应该发挥监管作用,应对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规范。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培训机构和咨询机构从严管理,如发动社会力量,举报违规机构,以保护正规的培训和咨询机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对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定期进行考评,以保证机构的正规性和有序性。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