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媒体有过这样一个说法:“在一个‘中产’之家,客厅意大利沙发上方来自深圳大芬村的《星月夜》,主卧四柱床头过度修片的婚纱照,都应当被取下来。”
大芬村,著名的“量贩式”油画生产基地。而现在,大芬村的量贩式艺术品已不能满足更高的投资需求。针对生活更好了的人们,艺术市场该为他们度身定做怎样的艺术投资品?
一个可靠的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表示,“在中国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方式,相当于美国年收入4万美元的家庭”。这是个巨大的幸福指数,对艺术品市场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而丰盛的蛋糕。
这类有一定经济基础、有一定艺术品位、有一定投资诉求的“生活家”当然还算不上富人。但他们的艺术消费意识和习惯正在茁壮成长,他们的消费品质和价值观需求正在逐步和艺术品市场的发育相互映照、妥协和促进。他们,正是艺术品市场最为坚实的忠诚力量。
他们面临的问题往往都是极其现实的:是再添一台改善型的轿车,还是将心仪已久的那幅油画扛回家?他们可能够不着那些大师级的艺术品,只能望着那些印有天文数字的拍卖会集册咂咂嘴,但他们永远会持续关注这些大师的动向、作品价格和市场供求,因为,他们的艺术眼光不比任何一个所谓的富翁差。
我们关注的是,如何为这一类“生活家”找到最合适的艺术投资品,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解决在生活好起来后,家里该挂什么画的问题。比如,著名油画家何多苓建议:青年画家的油画作品具有很实在的升值潜力,而作为地产商人、作家的米瑞蓉,则偏爱投资国画,她甚至建议入门级的投资者以“平尺收藏”的理念逐步进入。
“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朋友,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买画家原作的意识,这种从购买印刷品到原作的转变,正悄然改变着艺术品市场的规模、潜力和厚度。”昨天,著名油画家何多苓这样描述油画投资市场的现状。
“我注意到周围一些30多岁,有一定文化品位和经济基础的朋友都比较喜欢油画,我个人是比较推荐那些有升值空间的画作,比如现在很多画廊都在着力推介一些青年画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其实水准是很高的,价格也不贵,几千到上万、几万元的都有,这些作品升值空间是有的。我并不建议他们盲目追捧那些大师级画家的作品,由于作品价格太高,相对而言升值空间也有限。”
在选购艺术品的形式上,何多苓坚持推荐去画廊,在他看来,通过朋友介绍和其他一些方式总会觉得不太保险,“艺术品投资和其他品种的投资一样是有风险的,而画廊有一个相对比较理性、客观和公平的交易环境。”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投资者手上的资金不够雄厚,但很向往那些大师级画家的作品。对此,何多苓昨天表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一个折中的办法:选择那些大师画作的有限复制品,每幅画作上有画家的亲笔签名,“画家有限印刷,承诺不会有超过这个限量的作品在市场上流通,这样的艺术品同样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对于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家里是需要有一些艺术作品的,无论从投资角度还是实用角度,都可以收藏一些作品。何多苓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在卧室里,可以挂一些比较安静的画,静物之类,感觉很宁静,回到家后有一种祥和温暖的感觉。在客厅,则可以挂一些尺寸比较大的风景画,这些作品可能不是名家画的,但它一定要有风格、格调和特点,艺术水平也要到那个层次,我想这样的作品也会对家的整体品质有所提升。还有一些肖像画,也是可以放在家里的,在一些功能间、书房等位置,悬挂一幅肖像作品,很能抬升主人的气质。
自己的画室悬挂了多幅油画作品。都是朋友送的或者和朋友交换的,我很喜欢这些作品。
作为油画名家,何多苓家里自然是会挂一些艺术品的。不过由于本身的创作关系,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并没有挂画,就是干干净净的墙面,体现着一种纯粹静谧之感。而在自己的画室,他则悬挂了多幅画家朋友送的油画作品。各种风格都有,他对题材也没有什么偏好,“我的画都是朋友送的或者和朋友交换的,我很喜欢这些作品,身边的朋友大都是画画的,他们遇到自己很满意的作品,也会送给这个圈子里的朋友,这是一种朋友间的情谊。我个人现在还没有什么艺术品投资的感觉,我不考虑那些,因为那个是需要花很大心思和精力来做的事情。”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