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投CEO王一军
中国风投自成立至今已历10载。1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逐渐成熟,中国风投也从早期艰难中走出,厚积薄发,不断成长,2010年,中国风投成功投出20个项目,为历年来最高。
在中国风投CEO王一军看来,中国风投的稳步发展,都归结于对“原则”和“成长”的坚持。为此,ChinaVenture专访了王一军。
记者:过去一年中国风投项目投资情况怎样?
王一军:从单笔的投资金额到投资个数,都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前几年投的都是早期项目,单笔投资的资金额不大,一般都是三五百万的投资。现在更多的是组合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后期项目,主要是为了上市,同时结合着投一些早期项目。去年中国风投一共投出了20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已经投出了13个项目,总的来说还可以。
记者:项目集中在哪些行业领域?
王一军:节能环保和新材料行业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大方向,这是主要投资方向。同时也会投一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本上都是国家比较鼓励的热点行业,也是我们感觉比较有机会的行业,所以才会选择投资。最近我们投了几个现代农业的项目,如辣椒种子、土豆种子、天然色素、植物提取物等项目。我们也与科技部合作成立了一只环保基金,与发改委合作成立了一只新材料基金。
记者:如何评估进入价格?
王一军:这个需要看不同的阶段。早期项目,因为有成长性因素,估值比较困难,估值一般会结合市盈率,从净资产和盈利两方面同时考虑。后期项目估值相对简单,就是按照市盈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2倍以下市盈率,去年所投项目基本是在10倍左右市盈率,一些个别项目市盈率会达到14倍,但是以很好的成长性为前提的。
记者:团队规模如何?
王一军:中国风投团队在30人左右。目前公司团队一直在扩张期。从外部引进人才有一定难度,这与整个行业项目跟投机制和从业者奖金发放机制有关,人才稳定才是根本,所以我们更加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一部分是其他行业人才中引进,比如券商、中介机构、大型企业,还有一部分是从大学毕业生中引入培养。
记者:退出方面,有哪些进展?
王一军:退出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是鼎汉技术、皇氏乳业、鼎龙化学。去年,鼎汉技术实现退出,回报率有12倍。今年皇氏乳业和鼎龙化学也开始减持退出,皇氏乳业成本5毛,鼎龙技术成本也很低,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回报率很不错。在选择退出前,我们年初一般会对目标企业做一次评估,确定一个合理的退出价格目标。只要达到减持目标价位,会毫不犹豫的减持。
记者:目前二级市场新股破发增多,整体市盈率下降趋势明显。您能谈一下对创投在项目选择以及后续投资管理方面的影响?
王一军:市场重心下移很正常,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估值其实是偏高的。但这里面也有一定的投资的机会,关键看成长性。有些传统产业,成长性不高,五六十倍、七八十倍的市盈率是明显偏高的。但有些企业确实有很好的成长性,现在即使价格高,明年净利润翻一番,市盈率就完全被摊薄了。所以,有些企业还是有投资价值的。总体重心可能会下移,但有些好的企业没有问题。
作为投资人,一定要有选择好项目的眼光。不能选择太过传统、成长性不强的企业。比如前段时间,维尔利、铁汉生态因为大势不好,都出现了破发,维尔利57.5 元发行的,最低跌到了40多元,铁汉生态68元发行,一度跌到了50多元,但一旦市场趋稳,好企业的价值又会被重新发现。铁汉生态的股价现在升至120多元,维尔利也已经超过发行价。所以,只要企业有成长性,暂时的调整对我们影响不大。
从我们的角度讲,一是要有自己的投资原则,有自己的投资方向,有自己的投资成本管控。第二要投资国家重点鼓励、未来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第三是要投资有成长性的企业,企业要有30%-50%以上的成长性。
记者:现在创投之间抢项目的情况很多;企业抬价,同行压价使得入股成本逐渐升高,对此中国风投是如何应对的?
王一军: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现在一些项目报格过高,概念再好,动不动13、14倍的市盈率,超出了我们的投资底线。青岛的一个臭氧设备制造项目,我们本来是想放弃的,最早期跟企业谈的是9倍市盈率,谈的很好,但来了几个投资机构,一个给16倍市盈率,一个给18倍市盈率,我们最终不得不给了12.3倍市盈率。竞争是没办法的,但我们有自己的原则,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就不会投了。
当然价格跟企业的成长性相关。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确定明年能够翻三番,给20-25倍市盈率也是可行的。但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原则掌握好,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们目前的储备的项目还有很多,没有必要盲目跟进和对手抢项目,反而放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