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仁德资本
树立仁德资本实际上就是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评价问题。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投资和收益的过程,投资就要有资本。我们的身上都有各式各样的资本,年龄的大小是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资本,健康是资本,个人的智力、时间和精力是资本,人脉关系也是资本我们在生活中安身立命,谋求发展、幸福和快乐,凭的就是这些资本。当然,除了这些资本,还有一种资本,就是别人对你的认可。这种资本与其他资本有个很大的区别,别的资本都存在于你自己的身上,你年轻、相貌好、勤奋、精力过人等等,但是,别人的认可这种资本却不在你的身上,而存在于别人的心里。你觉得自己有多好,那不是资本,是自我欣赏,只有别人认为你优秀,认为你是个令人信服、值得拥戴的上司,那才是资本。这就叫仁德资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也会凭着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来确定和表达自己的行为。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不能没有仁德资本。一个仁德资本雄厚的管理者,甚至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有很多,放眼天下,样样具备者能有几人?然而随着管理岗位的变化,管理的领域和内容,专业与对象也会发生改变,怎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答案就是树立仁德资本。树立和积累自己的仁德资本,是管理者自我提升和管理进步的通天大道。
要树立仁德资本,首先要研究仁德资本是如何构成的,即下属对管理者的关注点。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出自己的答案。善良、正义、重视集体荣誉、公正、重视他人感受、处理好人情世故等,这些都是仁德资本的构成要素。
其次,在研究并了解仁德资本构成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探索树立仁德资本的手段。或许有人会认为:把仁德资本这么高尚的东西同手段联系起来,觉得别扭。管理者的工作,是”道“和”术“高度统一、有机结合的工作,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向来是重论道,而轻论术,这一点很不适合企业管理。此外,我们树立、积累仁德资本,有个效率问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因此,树立和积累仁德资本的手段,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域,需要管理者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
与下属保持适当距离
有不少管理者喜欢同自己的下属保持很密切的关系,这本来是好事,但是需要注意把握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彼此对对方的要求就越高,一旦要求高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做不到,对方也会做不到。做不到,就会形成伤害,这时,你反而得不到属下的拥戴了。
保持热情与活力
管理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没有人会拥戴一个消极的上级。虽然管理者也会郁闷、也会烦恼,也有牢骚,但是,这些都必须埋在心里,绝不能让下属看到。当然在某些有需要的情况下,也会让下属看到,但那是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是刻意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