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求职者来说,HR都像是一位“守门员”——想进入公司,就必须要经过这一关。即便是职场达人杜拉拉,在进入DB公司之前,也差一点儿被拒收简历,几经努力之后得到的不过是HR李文华淡淡的一句话:“简历我留下,我能做到的只有祝你好运。”
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用“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的概念替代了过去的“人事管理”,而从事人员配置、绩效管理、合同制定、员工培训等工作的人也被称为HR。
在公司里,HR是最能体现和践行企业文化的岗位,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站在公司立场上,选拔最符合企业利益的人才。作为求职者,如果能了解一些HR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就可以不断缩小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在应聘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展示而非掩饰
28岁的郭忠源在参加了电视招聘节目《职来职往》之后,成为很多人议论的话题。这个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的小伙子面对现场18位招聘官时的表现,或许将会成为他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在自我介绍阶段,郭忠源阐述了自己的三个优势:第一,学过营销、学过高级市场营销;第二,做过两个市场营销策划,其中一个赢得北京物资学院第六届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三,两个策划均得到一名外企高管的认可。由此,他提出的期望月薪为8000元。
在面试过程中,HR们经常用到的一个工具叫做“行为事件法”,简单来说,就是请应聘者回忆以往工作中遇到的最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关键事例,描述当时的情境、事件过程、自己扮演的角色、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达到怎样的效果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HR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追问,从而达到考察应聘者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不出所料,郭忠源被行为事件访谈了——有HR要求他简单介绍一下之前提到的成功案例。
“最引以为豪的是推广一个物流网站,比如在一些大网站上搞一些链接。”
“他们为什么要链接?”HR开始追问。
“因为付费。”
“你在哪些大网站上,用付费的方式,让他们跳链到你这里?”继续追问。
“这个问题很敏感嘛……在我做的时候还是百度。”
“百度是没有跳链的,百度是竞价排名。”
“对,是的。”
“还有哪些网站能够跳链到你这儿?”HR紧追不舍。
“我觉得其他网站对于物流营销的利益都不如百度,因为现在物流行业老板普遍是……”
“我记得你刚才说过的话是‘还有一些大网站,我们可以让他们跳链’。”
“OK,我不再自我保护了,我说错了,不是一些大网站,好吧,就是百度。”
不出所料,郭忠源的求职以失败告终。
在招聘领域有个形象的说法,每个人都像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是可见的、外显的,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而另一部分是内隐的、深藏的,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性和动机。在招聘过程中,知识和技能部分通常由具体的用人部门来负责考察,而HR的任务则是,利用各种专业工具和自身经验,判断求职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位对郭忠源步步紧逼的HR随后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所知道的大网站,没有一家会因为付费,就跳链到一个新网站上的,那是损害本网站自身利益的。”他说,“你一直在回答我的问题,因为你担心被误会。但是你表现出来的这种反击和不严谨,更容易让我们误会。”
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经验是,对每一个应聘者来说,在准备和HR打交道之前务必做到对自己简历上的每一个字负责,不要试图用含糊的表达蒙混过去。简历上那些夸大的、不严谨的部分,都会在犀利的追问中变得不堪一击,无论你再用多少语言来掩饰,结果都只能变得更糟,甚至被升格为“人品问题”。
所以,一个重要的面试法则就是:展示,而非掩饰。
曾经听一位资深HR提起过,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者除了展示以往的工作业绩之外,还应该尽量展现自己“不可被培训的能力”。他认为,能力和素质分为两种,比如,英语能力、了解公司产品知识、公司所在行业熟悉程度、计算机能力、财务知识等等,都属于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的能力;而吃苦耐劳、诚实、善良、工作主动性、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分析能力等等,则属于难以培训的能力,因此在面试环节中应该着重体现出来。
而这同时也意味着,那些不可被培训的能力,在面试中会更被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