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伦敦,还没见过大笨钟和大英博物馆,我便迫不及待地坐上地铁直奔贝克街(Baker Street),这是我早打听好的福尔摩斯“老巢”,作为侦探小说爱好者,这个地方我向往已久。在贝克街地铁站下车,就很容易被站台的壁画吸引住:福尔摩斯故事中的画面一幅幅出现在站台旁边的墙上,《红发会》、《四签名》、《孤身骑车人》、《狮鬃毛》……车站里随处可见巨大的福尔摩斯侧面头像,拼成这个经典图案的是与其相同的福尔摩斯小头像。两个福尔摩斯头像夹着一个带站名的伦敦地铁红白蓝LOGO,它构成了贝克街车站的经典形象。
1990年,伦敦政府在贝克街创造了“221B”这个门牌,将这幢古老的房子加以仿古修缮。
出地铁后,就像当年书中任何一个忧心忡忡的寻求帮助者一样,我跌跌撞撞地找到了福尔摩斯的家。1990年,伦敦政府在贝克街创造了“221B”这个门牌,将这处古老的维多利亚风格三层楼建筑内部加以仿古修缮,并按小说中的描述加以布置后,对公众开放,成了今天的福尔摩斯博物馆。于是,梦想照进现实,福尔摩斯的粉丝们在伦敦,有了实实在在的朝圣去处。
福尔摩斯先生很忙,不是说见就能见的,现实中亦如此。通往二楼的那扇门多数时候都关得严严实实,还有门卫把守,我和几个人排队等了大约十五分钟,上一拨客人下来,我们才被放行,门卫操着纯正的伦敦腔说:“福尔摩斯先生请您上去!”那认真的神态,一时让人觉得,楼上真的有一位戴猎鹿帽、穿大斗篷、叼烟斗的福尔摩斯正边踱步边等在那儿。
顺着窄到仅容一人行走的楼梯向上爬,狭窄的二楼分别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房间,华生的房间整齐而古色古香,简朴又略显凌乱。让人有些失望的是,模仿秀演员扮演的福尔摩斯并不存在,房间里除了陈列着他那放满各种稀奇古怪工具的办工桌、烟斗、小提琴外,只有角落里的半身铜像。而“华生”却刚好在家,他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戴礼帽、打领结,正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看书,他的年纪足够大了,但精神不错,当我朝他举起相机的时候,他放下手中的书,很有绅士风度地抬起头,向我友好地微笑。
在我推门出来的时候,恰巧碰到了来送信的邮递员,他费力地将一大包信拎了进来。“每天都有至少几十封写着‘福尔摩斯先生亲启’的信件寄到这里,真不知道这些人着了什么魔。”他说。在这些信中,有的是正儿八经地询问疑难案情,有的仅是表达崇拜与问候,还有的提供福尔摩斯老对头莫理亚蒂教授的行踪……如果柯南道尔博士还在世,从这些信件中,说不定可以找到很多创作新书的灵感。
如果仅拜访一下福尔摩斯的住所,然后买些与他相关的东西离开,就太没有探索精神了。从贝克街221B出来,我钻进地铁,直奔利物浦街(Livepoor Street)车站,我的目的地是伦敦东区,当年福尔摩斯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歪嘴男人》中,他乔装打扮成老头,混进这里的鸦片馆寻找线索;在《临终的侦探》里,他假装在此染上了可怕的热带瘟疫。东区鱼龙混杂,是伦敦的又一张面孔。
出地铁站,穿过一个广场及几条街区,来到了“红砖巷”(Brick Lane)。我不确定福尔摩斯是否在这里找到过什么案件的线索,但这里是每个探索东区的人都会来的地方。
上个世纪末,原本属于城市中下阶层的东区突然被有眼光的艺术家看中,他们纷纷把自己的工作室、画廊搬到这个房租低廉的地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里虽然还是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但同时也成了潮人出没的场所,廉价美味的餐厅、前卫的画廊、另类的服饰专卖店和夜店越来越多,而红砖巷则是东区精华的浓缩。
在“红砖巷”,我沿着一条不知道叫什么的街道散步。虽然建筑样貌与伦敦其他地方区别不大,但细节上却有不少差别。房子更密、窗户更小、楼道更黑暗狭窄,而那些在街角无所事事抽烟的人以及他们的眼神中,也透着一丝诡异,这恰好与他们身后的涂鸦相匹配,难怪福尔摩斯每次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些线索……
边走边思索间,我顺路一拐,进了一家东西摆得乱七八糟的二手家具店,转了一圈后,我正要离开,一直站在门口的老板发话了:“你最好后天早点来,”他用手朝后边一指,接着说,“那个现在空旷的车库,每到周末就是跳蚤市场,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都可以找到。说不定你可以淘到福尔摩斯用过的放大镜,那样的话,你就可以扔掉这个冒牌货。”他用手一指我刚在博物馆买的纪念品说。原来这个家伙从我提着的袋子上的字识破了我福尔摩斯迷的身份。看来在这里,每个人的洞察力都不容小觑,不愧是福尔摩斯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