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4:像老黄牛一样“反刍”工作
我一直被教导:一项工作结束,一定要有个成果,不然就白干了。所谓“雁过留声”是也。“留”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刍”的过程,即二次消化自己的工作内容。“反刍”的对象可以是会议、展会,也可以是培训、计划,甚至是一次谈话。
每次和善于沟通的人交流之后,我都会坐下来回忆:对方想传递给我什么信息?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他用什么方式传递的?为什么这样传递?我接收的效果如何?每次把这些想清楚,都有一种跟高手过招后的酣畅淋漓之感,于我也是很好的学习。参加展会或是高质量的培训之后,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做个PPT,也已经成为我的习惯。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经历类似的人,成长速度却大不相同。虽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但能有多大的成长,就看你懂不懂得“反刍”。
习惯5:让思维跃然纸上
拉开职场新人距离的重要一点,就是工作有没有思路,思路够不够清晰。
都说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在脑袋里,可是思想这东西虚无飘渺,看不见也摸不着,如何才能使杂乱无章的各种想法有序化?我的办法是画思维导图,当思维跃然纸上时,思路就自然而然地明朗起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工具,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发明。《做单》里的主人公,在开发客户时都会画一张人物关系图,把影响订单达成的人统统写下来,比较他们各自对成交影响的权重,分析如何各个击破。工作中,我也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分析人物关系,除此之外,我还用它列计划、做决定、写笔记、整理创作思路,甚至找工作和送礼物,一张张图见证了我的职业成长。
习惯6:“当下师为无上师”
很多人喜欢抱怨自己没有师傅带,有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这样的抱怨也在变相地告诉别人,你不是一个有心的人。在有心人的眼里,师徒关系可以是单向的,而不是非得教学相长。
所谓“当下师为无上师”,即我们的上级处理每一件事情的方式,就是最鲜活的MBA案例,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是第一受益人。职场里的“慕容复”是成长最快的,因为他集合了上级、同事、客户等各个“门派”的绝学,想不厉害都难。
我们在替客户做竞争对手的调研时,会被客户告知,不能总盯着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要找出那些值得借鉴学习的东西,调研才有意义。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那些和我们在工作上有竞争关系的人,其实也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一个好习惯可以受益终生。初入职场时,恰恰是各种好的、坏的职业习惯形成的密集时期,在这个时候养成几个良好的职业习惯,不仅能让我们尽快和“菜鸟”说拜拜,而且对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大有裨益。
点评: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每一个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以后职业道路中不可忽视的助力。
作者为我们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工作体会,6个方面全部都是围绕“以小见大”的职业习惯,没有涉及专业技巧和销售技巧。因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在最短的时间进行角色转变,习惯比专业在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而且,初入职场,新人还必须学会有计划地工作,将工作分类,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次序和用时长短。
每个人都是从职场“菜鸟”一步步走过来的,注意学习,注意总结,就能更快地成长为真正的职场人。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职场菜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