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女鞋品类可谓是众多纷繁,像有“达芙妮”、TaTa、“百丽”、“星期六”……我们不能完全概括出他们的品类种数,这其实是与女士买鞋求多求变、对品牌并不忠诚的消费心理相关的。而在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品牌中,百丽女鞋无疑是成功的,她领先“达芙妮”、“星期六”成为眼下女鞋市场的主宰,并取得了中国女鞋品牌销售额“前十强”中的六席。
对女人来说,衣柜里永远少了一件衣服,鞋柜里永远少了一双搭配衣服的鞋子。不同场合、不同衣服、不同季节,都需要不同款式的鞋子进行搭配。所以女鞋行业的本质就是女性对鞋子求美、求新、求变、求多,她们对鞋子品牌是不忠诚的!也就是说,女鞋品牌不光要在鞋的款式设计上下足功夫,更要满足女性对鞋“善变不忠”的情感诉求。只有使用多品牌战略、多款式才能捕获更多的消费者,满足其善变不忠的情感诉求。百丽女鞋正是满足了女性这种对鞋多变的本性,采用多种背离经济原理的策略,如提供极多款式、引进大量品牌,最终获得了成功。
百丽女鞋多品牌的构建
女士在买鞋的时候,看重款式时尚,又要避免与人撞鞋,所以会经常尝试购买不同品牌的鞋子。
百丽Belle是百丽集团的第一品牌,主打时尚真皮女鞋,主要顾客群为都市白领阶层,并以其风格多样的优质产品,确立了鲜明的品牌形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2005年至2006年,百丽鞋业规模快速增长,鞋类业务多品牌经营进一步增强,通过收购和销售代理等方式,形成多个自有品牌,如百丽Belle、思加图 Staccato、天美意Teenmix、他她TaTa、伐拓Fato等,及代理品牌如拔佳Bata、真美诗Joy&Peace等,使得旗下品牌数量达20多种。产品类型覆盖休闲到高贵、保守到时尚,年龄18-45岁的女士。对于不同主题及价格,百丽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可选。
令人拍案一绝的是,由于有效施行品牌互补的策略,在2008年女鞋市场销售额最高的前十个品牌中,百丽就独占了其中六个品牌(百丽、天美意、他她、思加图、森达)。
内地广扩近万家店面
多开分店,是百丽鞋业的战略布局之一。百丽的目标是: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店铺。除了店多,另外百丽店铺空间大、色彩对比鲜艳。百丽清醒地认为,女性消费者的随机性非常大,店面的覆盖率对推动她们的消费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同瑞银的抽样调查数据相吻合。该调查显示,服装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对款式和质量相对更为看重。
百丽从1995年开始,就尝试发展零售网络,率先在内地鞋业界实行以生产企业为龙头,以各大商场及区域经销商为依托,纵向整合产、供、销联合一条龙的“直线连锁经营模式”,快速占领商业通道。从2002年开始,更大力地整合零售网络资源,大幅度扩大直营零售终端的建设。到2008年底,百丽已成功在内地拥有了自营零售店达9000多家。
多品牌并行发展战略
店面多,品牌多,其实无论哪一个“多”,消费者都“逃不出”百丽的“领域”。百丽通过收购和销售代理等方式,使得旗下品牌数量达20多种。产品类型覆盖休闲到高贵、保守到时尚,年龄18-45岁的女士。对于不同主题及价格,百丽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可选。
同时,百丽以“渠道带动品牌”为理念,在商场、百货店内,以Belle为中心开设不同品牌的“店中店”。
这样,消费者在Belle没有中意的鞋子,店旁还有百思图和森达;若Belle的品位未能配合客人的要求,同一商场还有真美诗和思加图,而这些都是百丽的品牌。于是,不同品牌店就是第二重网络,把过路的女人一一收进店内。
相比较而言,达芙妮鞋业在品牌数量上明显少于百丽,其只有达芙妮D18和D28两个品牌,其中D28针对成熟女人,D18针对青春少女。达芙妮以低价策略、时尚新潮款式吸引消费者。但是,达芙妮品牌的不够多元化,并不能符合女鞋行业“品牌不忠诚”的本质,这使其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如百丽。
达芙妮有3465家分店,主力开街铺,这种策略的缺点是选择性小,客人走过了就没其他选择,限制了市场占有率。
“星期六”鞋业的品牌虽然多但却也不多变,而且店铺小。
“星期六”模仿了百丽,也采用“多品牌策略”,但只定位于时尚女性,没有顾及青春及保守女性市场,目标市场过于单一化,不符合“多变”的行业本质。
星期六有1293家分店,旗下8个品牌中,只有ST&SAT进入2008年国内十大销售额及销售量的十强排行榜。
跟百丽一样,“星期六”选择在商场开店,可惜其店面不够吸引人,摆放拥挤、空间小、没有主题、品牌选择不够多,客人容易 流到旁边的百丽店。
在鞋业界,百丽的多品牌并行的战略是令人称奇的,她的成功,除了拥有成熟的一套研产销生产线,小批量生产及频密补货的一系列战略外,在这一点上的确是优胜一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