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灯昏暗的小马路边,找到一扇漆黑的大门。看不到一般夜场惯用的灯箱招牌和霓虹灯。唯一的识别是在门口站得笔直的待者。
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音乐扑面而来。China Town精彩表演还没开始,首层空荡荡的舞台前,散落着若干矮桌和软座,烛光在黑暗中明暗闪烁。侍者捧着托盘穿行在吧台与客人之间。来自澳洲的酒吧经理George Nemec与来自新西兰的调酒顾问Jacob Prain在主吧台里忙碌着。屡获殊荣的调酒师Nemec曾经被评为“2004年澳洲最佳调酒师”,他在悉尼The Lincoln调制的鸡尾酒系列亦被评为“2007年澳洲最佳鸡尾酒”。
沿着窄长的楼梯,侍者带我来到二楼。有着拱形的天花的长廊串起专为二楼宾客服务的小型吧台和包厢。长廊里裸露的钢架撑起天花直达三楼。长廊一侧挂满美式怀旧招贴,完全的1920、30年代风格。另一侧是带阳台的小包厢,这是可以居高临下俯瞰一楼舞台精彩表演的绝佳位置。包厢对着舞台一侧的红色帷幕可以合拢,形成一个私密的空间,在China Town的第二层有7间这种带阳台的私人包厢。三楼另设有私密的拱顶观景酒吧,配备独立的吧台,仅供贵宾进入——但是,你先得像个水手一样爬上那高高的舷梯。
这天,China Town以美女走秀、爵士乐队的现场演奏以及中国民间杂技表演开场。中洋结合,倒也别开生面;就像这幢建筑一样,充满矛盾,却又浑然一体。坚硬的钢铁和水泥,被柔软的天鹅绒分隔着。我在正对舞台的一间小包厢里坐下。环顾四周,宝石红的深色墙纸有暗淡的纹路,舒适的沙发围着低矮的小桌,挂在墙上的小酒柜展示着美酒佳酿。花纹繁复的镜子里,映着包厢与舞台,像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一幅描绘着1930年代上海夜生活场景的油画。
靠在包厢的沙发上,可以看到对面的另一间包厢里,有人举着酒杯,靠在围栏边。一楼小舞台的爵士乐乐队正在投入地表演。所有的人都在等待一场令人惊艳演出。一场由纽约著名剧院Off Broadway以及Burlesque的制作人MattMohr设计,融合了卡巴莱(cabaret)、新歌舞剧(neo-vaudeville)和百老汇风格的表演。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百老汇的老戏院;而那些歌舞女郎风姿卓绝,华服霓裳绚烂夺目。性感的肉体与热辣的舞姿,送出阵阵浓烈的康康风格,又毫不掩饰地让人想起红磨坊——百老汇与红磨坊,其实这正是这家酒吧在上海想要干的事,虽然穿着大礼服、戴着高帽子的主持人满口的英国腔。
演出的重头戏为歌手Frank Bray的演唱,他被国际娱乐业资深人士Norman Gosney先生称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夜场歌手,可以用他的嗓音、舞蹈和个人魅力把你深深迷倒”。不过至少在我去的那个晚上,台上的Frank显得似乎有点拘谨,也许是身前身后有太多美艳妖娆的舞女的缘故吧。演出间隔,卖烟女郎与甜品推车穿梭其中,踩着高跷的服务生向坐在上层包厢的客人兜售热狗等小吃。
China Town每周三至周六晚对公众开放,而周日至周二则为私人派对及其他特别活动预留。老板Norman Gosney把原本素朴的宗教建筑打造成了奢华怀旧的欢乐夜场,这幢建于1931年的日本佛教寺庙本身并非日式建筑风格,而是仿照印度支提石窟,原有的精巧拱形天花和印度风格的外部装修现仍得到完好保留。
在昔日租界气息浓郁的虹口,在与外滩隔着苏州河的乍浦路,China Town是个异数。平民的日常生活与China Town的纸醉金迷、华服佳酿只是一墙之隔。这种感觉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