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年前的300多家,到现在的20几家,国内视频网站在几年时间里已淘汰了90%——从几年前的300多家,到现在的20几家。从盗版到正版,从版权购买到投资自制,互联网视频网站苦心经营后,大多依然没走出亏损的尴尬处境,存活下来的企业需要更好的内容和服务来赢得用户。
版权曲线经营
在中国互联网视频刚起之时, Youtube的免费分享模式给了互联网盗用版权内容一个看似合法的借口,在许多UGC网站上可以看到很多质量低劣的盗版影视剧。依靠极低成本的盗版内容来抓取流量、吸引广告投放,是获取盈利的上佳选择。在用户体验还未上升的时期,这种做法也算走的顺风顺水。直到2008年,盗版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一方面是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家监管机构的大力打击盗版行动,2010年11月22日,广电总局发出文件明确规定,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针对盗版美剧、日韩剧,并动用司法力量逮捕相关人员。
2011年1月,最高院、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将盗版问题上升到了刑事高度,采取经济与刑事并重的打击办法,对盗版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
另一方面,经营正版内容的视频企业也开始结成联盟,自救版权内容。2009年,各种形式的反盗版联盟先后成立。8月,央视网、凤凰网和上海文广东方宽频等联手成立“网络视频版权保护联盟”;9月,优朋普乐、搜狐视频、激动网联合发起的“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宣布将对涉嫌盗版侵权的503部国内影视剧提请诉讼,索赔高达5000万到1亿元。2010年1月,全国101家互联网网站还共同发布了由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和工信部倡导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自律宣言》
法制约束和民间自救效应开始发酵,盗版内容开始受到用户、广告商和资本运作的三方压力。首先是用户体验,质量低劣的盗版内容再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开始向正版视频网站流失;而由于内容监管,广告主由于会受到相应的连带责任,会对于盗版视频的投放会非常谨慎,“靠偷盗来的内容换取了流量并未带来真正的广告价值。”邵以丁表示;其次,版权官司是国内视频网站迈不过去的槛儿。最早是土豆、优酷上市前也经历了版权官司纷至沓来的局面,再是迅雷等。潜在诉讼案不会直接阻碍上市进程,但势必会增加其上市风险。
盗版的“拿来主义”不再是正道,但是从歧途归来谈何容易。几年的盗版行为带来的苦果在寻求正版内容盈利之路上开始挥发,高额的版权成本就是其中之一。
成本漩涡 谈版权色变
2011年是中国视频网站发力正版内容的第二年, 正版内容的攻势虽然在用户体验和广告投放上都有所收获,但随之而来的巨大成本压力让越来越多网站开始倍感吃力。
在视频网站大发展的几年中,视频独播剧版权价格足足翻了100倍。在今年,购买独播剧的成本,每部剧成交总价均超过了2000万如:《还珠3》、《倾城雪》,《王的女人》。为此,视频网站每年的视频内容资金投入也在快速增长:2010年至今,乐视网已陆续投入亿元进行版权内容购买。搜狐2010年花费亿元,并称今年会投入3000万美元在视频内容上。而在最近,网易斥资2亿元购买电影电视剧版权。
除了设备成本、带宽成本外,不断升高的版权费用成为网站盈利的最大障碍之一。今年第二季度土豆净亏损1204万美元,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2070万美元,面临现金流断裂危险。优酷状况稍好,单个季度仍净亏435万美元。艾瑞咨询报告则称,目前99%的国内视频网站都处于亏损状态,超过一半的国内视频网站都有裁员动机。
高版权成本让业界里挂起了一股“资本泡泡”论,人人谈版权色变。不过也有一些视频企业始终走在这个“主流”之外。如优朋普乐。在谈及版权费用时,其CEO邵以丁说的最多的就是“市场需求”.据悉,该公司在整合内容方面会更多的分析市场需求和公司所需要承担的成本压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独播权”.影视剧网络独播权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吸引用户和广告,但在无法持续独播的情况下,并不能增强用户黏度,不是持久之计。
如何成本减压,互联网视频企业各出奇招,例如自制剧。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