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6月份全国税收同比增长29.6%之后,7月税收依然保持预料中的增长。昨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税收收入累计58708.04亿元,同比增长28.9%。
税收增长,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前7月全国财政收入6.67万亿元,增长30.5%。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5%。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几乎没有悬念。
面对不断高速、大幅增长的财政收入,作为一位普通公民,最直接和不假思索的问题马上会提出来:财政收入如此高速增长,为何个人收入增长却很慢?面对全面减速的GDP增长,财政收入为何能保持这么快速的增长?经济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间的反差能持续吗?税收增长应建立在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增长基础之上,在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都不可能保持近30%增速的背景下,财收增长来自何方?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太可能弄假做多,因为政府要拿这个账本来进行预算支出,财税部门是要为这个预算掏钱的。如果弄假做多,支出的窟窿谁来埋单?财税部门不太可能自掏腰包。
那么,财政税收能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大幅增长,秘密在哪里呢?其实,我们可以从财政部每次对“税收收入情况分析”中发现一些奥妙。
比如在“2011年上半年税收收入情况分析”中,对近30%的税收增速,财政部的解释包括: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提高;二是价格因素;三是受上年企业所得税和去年末进口环节税收跨年汇算清缴和年初集中入库的影响;四是加强税收征管。
在以上四点原因中,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然是一个前提,经济增长了,蛋糕做大了,财收理所当然会增长。但正如前面提问所说,在2011年,各地GDP都主动减速了,全国经济增长不到10%,税收增长是GDP增长的近3倍,显然,这个原因不是主要的。
第三条的集中入库因素和第四条加强征管,都是暂时的和有限的,也不是根本原因。倒是第二条所指的价格因素,包含着让人想象的空间。
我国绝大多数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等,都是从价税。只要价格上涨,税收也会跟着上涨。仅以6月为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4%和7.1%。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税收收入增长。
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主的所谓流转税,是与价格挂钩的,被认为是间接税。对于居民个人来说,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个人所得税,但个税只占总税收的6%左右,对占税收总额90%以上的间接税,却关注不多。其实,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财税增长的很大部分就来自流转税,这些也要落在消费者个人身上。
拿增值税为例,2011年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完成12431.30亿元,土地增值税完成1203.08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含消费税)完成7168.63亿元,三项增值税合计完成20803.01亿元,占税收总额的42%。其中,建材、原油和成品油行业等上游产品增值税增速较高,同比分别增长33.1%、31.3%和30.2%。
独立学者刘植荣刊登文章认为,增值税虽然属于价外税,但这种税是典型的流转税,它跟着产品流动,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产品最后停留在谁的手里就由谁纳税。绝大多数产品都被消费者消费掉,毫无疑问,增值税的真正税负者就是百姓。在GDP正常增长的情况下,税收突然冒尖绝不是好现象,实际完成税收增长率是预算税收增长率的4倍,这只能证明目前对通货膨胀估计不足。
美国投资者巴菲特说,通胀是一种税,其破坏性远大于任何税种。当我们沉浸于税收持续高速增长的喜人成绩时,应时刻警惕,伴随物价上涨的税收增长,不仅是一种泡沫的财富增长,而且是对公民财富的一种侵占。通胀,不仅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在稀释公民的钱袋子,而且,是以一种显性的方式,直接在向公民征税。
所以,在现有税制结构下,我们既提倡税收结构的透明,也提倡结构性减税。这种减税,不只是局限在个税起征点的提高,而更应提出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更大、更有实质意义的减税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控制物价的上涨及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在内的流转税的改革。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财政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