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价虚高的原因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那就是“药价虚高是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导致的”,药品从出厂到一级商,从一级商到二级商,从二级商到三级商,然后到医疗机构要经过好几个商业流通环节,每一个商业流通环节都要加价赚钱,都不会干赔本的生意,这样,本来出厂价很便宜的药品,来到医院后价格就虚高了。
因此,具体的治理措施就是中标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配送企业时“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药品的配送流程就是中标药品生产企业配送到药品经营企业,受委托的药品经营企业不能再委托别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必须直接配送到医疗机构,行内俗称为“两票制”。
这种分析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逻辑推敲。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价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招标机构招标确定的,销售价格是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顺价加价15%的政策确定的,公立医院在采购药品之前价格已经确定好了,也就是说药品的价格在流通之前已经确定好了,跟药品流通环节的多少没有关系,药品无论经过多少个流通环节都不能改变其中标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流通环节的多少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形成。如果减少流通环节能够增加自身的利润,企业就不会把自己赚的钱让给别人赚,无故增加流通成本。
但是,在分析“齐二药”和“芦笋片”事件时,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例如,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以5元/支的出厂价销售给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下简称金蘅源),金蘅源销售给广东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广东医药)的价格为33.84元/支,广东医药以36元/支的中标价销售给中山三院。在这个过程中,金蘅源连仓库都没有,虽然药品的票据流和资金流经过了金蘅源,但药品是直接从齐二药的仓库发送到广东医药的仓库,既不存贮也不配送药品的金蘅源赚取的药品差价是28.84元/支,加价率高达576%,而既存贮又配送药品的广东医药赚取的差价为2.16元/支,加价率为6%。
表面看来,金蘅源的存在明显不合理,是一个不干活专门拿钱的公司,可是金蘅源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在药品批发商这个环节,利润就算不是最低,也是倒数第二,真正的利润都不在我们这里。”
那么利润在哪里?齐二药和广东医药为什么允许金蘅源凭白无故地瓜分如此巨大的利润?知道医生每开一瓶“芦笋片”给80元的回扣以后,我们可以判断金蘅源并不是只赚钱、不干活的公司,而是一个做“临床工作”的专业公司。该公司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药价虚高为前提的,如果没有中标价的虚高,他们不但拿不出给医生的回扣,甚至连医药代表的工资都支付不了。如果中标价是医院的零售价而不是采购价,医院有压低采购价的动力和权利的时候,广东医药就会以5元/支的价格购进药品,以7.16元/支的价格销售给中山三院,金蘅源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可能。
真正的逻辑是,集中招标规定医院必须按照中标价采购药品,医院对采购价不敏感、对医生收受回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药品供应商不能通过降低供货价格来竞争市场份额,于是采取暗中给医生提供回扣的做法来刺激销量,这就需要专门从事“临床工作”的公司。因此,正确的逻辑应当是,药价虚高倒逼流通环节过多,而不是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药价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