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阅读·品知 > 正文

《互利:经济的逻辑》:经济学重生之路

2011-07-23 09:12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小

  经济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最原始的意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中国最早由严复将其翻译为“生计”,后由孙中山从日本着作中引入中国,定译为“经济”。

  随着人类活动半径的扩大,经济便构成了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对其研究,也就有了现实的必要。因为在社会运行中,政治的介入不可避免,故经济作为一门学问,最初的路径是政治经济学,后来被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改回经济学。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同义的。

  现代经济学是建立在三个前提假设基础上的:一是“理性人经济人”假设,经济活动主体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理性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二是“市场出清”假设,即在价格自由的情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利用而最优配置;三是“完全信息”假设,经济活动主体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价格调节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实践证明,因为“完全信息”假设不现实,因此“市场出清”假设在某成程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于是也就有了历久不衰的“凯恩斯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之争。

  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芝加哥学派”,对“理性人经济人”假设都是坚定不移的。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久,也就是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两个月后的2008年11月,英国女王造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在那里陪同接待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何没有预见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如今,在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之后,世人对政府救市的角色作用越来越怀疑。

  可以这么说,每次经济危机,都是经济学的危机;每次经济学的重生,也都是经济的重生。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之所以会忽略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系统风险,看似偶然,却是其来有自。但根源何在?确实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甚至说:“过去30年来的宏观经济学,说得好听简直是无用之物,说得不好听是害人之物”。经济学的结论之所会出问题,应该不只是方法出了问题,极有可能是基本假设出了问题。

  围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学博士陶永谊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在《互利:经济的逻辑》一书中,对西方经济学那些曾经坚信不疑的理论信条,作了重新的梳理和审视。面对“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时失灵的现实,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意见:经济的逻辑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假设,而是互利。

  在《互利:经济的逻辑》的开篇,陶永谊就直陈西方主流经济学将经济活动的二元决策、测量结构简化成了个体本位的一元结构,存在方法论上的谬误,因为经济活动的两个主体不仅权利对等,而且存在着策略的互动,因此,“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这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名句,判断是有问题的。接着他提出,在二元交换单位中,只有同时满足对方利益的自利行为,才会被商品经济所承认,因此,交换的动机,既不是单纯的自利,也不是利他,而是互利。

  以经济的逻辑是互利,陶永谊对“市场交换”、“经济效用”、“社会生产”、“供求法则”、“经济理性”、“市场均衡”、“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等流行经济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论述,并告诉我们:现行的经济学出错了,流行经济学教科书的许多观点和推理都有误,现代经济学借以自豪的分析方法有着重大缺陷。

  在我国经济学界强调从西方全盘引进经济理论的学术氛围里,陶永谊对主流经济理论提出了根本性批评,不管这种批判本身能否真正站得住脚跟,都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类似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互利:经济的逻辑》一书的出版,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经济学界分析和思考能力的提高,象征着中国经济学界正在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或许,这是催生中国独立的经济学流派的第一声莺啼。

  更难能可贵的是,陶永谊在《互利:经济的逻辑》中,并没有回避对当下经济热点的讨论。比如,虽然自利和最大化原则一向都是华尔街的原则,但他却并不完全赞同将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和政府监管的缺失。对《纽约时报》所推断的是卢卡斯、伯南克和布兰查德三人共同策划了金融危机的做法,陶永谊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人们真这样来理解这三人的作用,那么经济学家的地位和作用无疑被抬到了天空。”

  对当下的全球通胀,对政府部门对货币政策的偏爱,陶永谊的分析是:“凡事都要适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现实中的每个人都迫切希望钱越多越好,可是国家如果也崇尚“钱越多越好”,问题就出来了。如果经济体中的技术创新不存在,或者滞后,货币供给的增加,只能引起名义价格和名义工资的同步提高,并不能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理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尽力使服务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平衡,而不是在货币供应量上做无用功课。

  在本书中,陶永谊还举了法国、奥地利、德国、波兰、前苏联等国历史上的真实案例,以及民国时期中国的实例,说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最后结果都没有逃脱“再次陷入衰退”的宿命。由此可见,最近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争相实行货币贬值的做法,特别是“凯恩斯死结”的结果——主权债务危机,也愈演愈烈,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经济体对政府救助旧的路径依赖,该终结了。麻烦的是,世人还没能找到新的路径。我们期待经济学的重生。经济学要实现重生,首先得改变经济学原有的路径依赖。《互利:经济的逻辑》正是这样的一次大胆尝试。

(责任编辑:李飞)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