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面对远道而来的国土资源部“农地确权专题调研组”,四川省江油市国土局提出,对于地震搬迁、新农村建设等原因造成的非本地村民而落户到本地的居民,希望也能给他们发放土地权证。
2008年地震后,老刘带着全家投靠在江油市城郊开木料场的妹夫,时间长了,老刘全家就在妹夫所在的村里要了一块地,盖起了房子。但是如今这个村子要做新农村建设,村民可以搬迁上楼,老刘由于是“外来户”,其房屋能否和当地村民一样进行补偿即成了问题。
国土资源部地籍司处长邱烈飞、以及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敬波和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等组成的调研小组指出,当前新制定的《意见》当中的第七条——“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即可视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出口。
记者了解到,国土资源部已派出多路调研组前去各地调研农地确权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并就上述政策性文件开始征求意见。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一位专家指出,农地确权进展不平衡,西部部分地区农地确权发证率不到30%,而农地确权当中有很多具体做法又需要规范。
例如,四川成都采取的“网格化”农地确权办法,基本上是平均分配地权,但是破坏了原来土地权属的分布,确权之后农民基本上仍然是手拿两个证书,一旦发生农地流转,权益分配问题就成了矛盾。
关于此项调研的目的,据接近国土部的一位人士介绍,其一是实地查看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资料和信息化管理的演示,了解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展;其二是收集各市县在此项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一些好的思路和想法。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张凤荣对媒体表示,土地“二调”的时候,集中做了很多土地确权的事情,但是整体进展也只有66%左右。除了土地权属纠纷比较多以外,更多的是一些诸如使用权如何界定等矛盾,没有现成的法律依据。
农地确权的一个重要难点在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多数都盖了很多小产权房和自建房,而农地确权必然要面临是否给这些建筑确权、发证,如果发了,可能会遇到财产权的一些纠纷,如果不发,农地确权的这个矛盾始终绕不过去。
李伟表示,国土资源部一直对“小产权房”问题采取高压态度,而地方政府基本上是默许和纵容的态度;国土资源部希望通过给农地确权发证,来公平合理划分农地和农地上建筑的权益,但是地方政府认为这将大大增加他们今后土地整治、拆迁和城乡土地统筹工作的难度。
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城乡统筹规划当中,对于二层楼以上的农村建筑物都认定为违章建筑,不给予补偿;在农地确权的时候,如果这块宅基地是合法的,需要发宅基地证,如果农民今后在宅基地上建设几层楼的建筑物,那么今后城市在向农村进行土地扩张时,将遇到新的拆迁难问题。
在国土资源部马不停蹄地推进农地确权工作的背后,是农地流转工作的再一次大规模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