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资产项目 > 正文

两成企业是国企变身 创业板成私有化板

2011-06-20 11:14来源:新浪网字号:小

  到5月18日为止,已上市的218家创业板公司中共有45家历史上曾有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背景,这意味着20.6%的创业板公司是私有化而来。

  但是这45家公司中有10家为“红帽子”企业,也就是实际出资人在创业初期出于各种目的以集体名义挂靠,这在15年前的中国是普遍现象,我们将之剔除,以剩余的35家作为本榜单的研究对象。

  和历史出资相比,创始人上市后的持股市值平均增值10.62亿元,增值倍数平均为117.95倍。

  这接近45倍的增值,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当初私有化过程中对国有或集体资产的低估、私有化之后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带来的业绩增长以及创业板给予的价值溢价。

  外界普遍关注第一个和第三个因素。我们认为相当部分公司的价值提升主要源于这两点,如增值倍数最高的碧水源,其实际控制人文剑平的历史出资额仅 181.42万元,如今持股市值已达33.48亿元,增值33.46亿元,增值倍数1845.69倍,成为增值额和增值倍数都是最高的公司。

  但是私有化之后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同样重要,必须肯定创始人的价值。以晨光生物为例,这家公司当初私有化之时,以卢庆国为首的创始人团队接盘公司时,公司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接盘是为了不让更多人失业,当时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我们认为对此应客观看待。

  35家公司中有10家也就是近30%来自江浙地区,这和江浙地区尤其是江苏历史上就是集体经济发达地区有关。如果我们加上10家“红帽子”企业,这一比例将会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江浙地区集体资产鼎盛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意味着大部分此类公司都有10多年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部分此类公司的高成长期已经过去,这并不是我们眼中的理想的创业板公司。

  我们认为其中多数公司的命运都会和十年前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江浙改制公司一样,在资本市场中湮没。由于这些公司手上普遍握有巨额超募资金,且创业板退市制度迟迟未出,创业板“老化”的趋势将不可改变。我们认为,应促进更多年轻的纯粹依靠自我创业走向成功的公司登陆创业板,增强创业板的创业、创新基因,还其本来面目。

  我们一直冀望创业板成为鼓励创业创新的圣地,但从目前状况看,却极有可能成为资本玩家的乐园。

  抛开创业板普遍存在的PE腐败、财务造假,仅从本榜单上,我们也可发现,相当多的资本玩家变身“创业家”,出现在创业板的大舞台。由于财富效应客观存在,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无可厚非,但我们担忧一旦更多的资本玩家觊觎现有发审制度下有限的上市资源,真正的创业家会受到挤压。

  相当一部分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超出他们的实业运营能力,这一点在他们的私有化进程中表现突出。高超的财技有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但是如果对此过于重视,这些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值得怀疑。

  如南都电源,即便这家公司不上市,其创始人周庆治也已经拥有80亿元身价,足以进入胡润财富榜前100位,这家公司财技相当了得,10年前对新加坡投资者讲中国概念,在新加坡借壳上市,次年业绩变脸,连续三年利润锐减,至2003年严重亏损,而后退市,如今成为创业板宠儿。

(责任编辑:朴素)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