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并购硝烟仍未落定,今年医药流通业兼并之势仍将层出不穷。有投资机构并购主管负责人表示,其团队目前手上有四五个医药行业并购案在同步进行,其中不乏交易额过亿的大案子。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前三大流通企业积极拓展上市渠道,利用融资便利、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医药行业积极打造产业链布局,以国药控股为代表的大型国企集团具有垄断和资源优势,在未来整合中处于强势,领先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加入并购整合的行列。
据中信产业基金数据,发达国家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较高,麦克森、卡地纳健康、美源伯根等前三大企业市场份额超过70%,主要通过持续并购确立市场领先地位;日本流通巨头亦通过并购巩固规模优势。据标准普尔指数,在1987-2009年间,世界500强企业于医药行业的并购达51宗,频繁并购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从历史上看,多数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运用并购整合保持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经济低谷时期,企业的并购整合往往能带来超额收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东指出,国际领先医药流通企业往往通过并购获得领先优势,同时并购整合也是领先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悉,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沃尔格林通过并购,拓展业务外延,充实核心竞争力,正逐步由完全依赖新建门店的内部扩张,转向适度通过外部并购,整合优质药店网点,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事实上,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对比来看,美国有70家,日本有180家,而中国有近13000家,美国前三大企业占据96%的流通市场份额,日本前三大企业占据75%,中国则只有23%。
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单体规模和业务种类均存在较大差距。以我国最大流通商业公司国药控股来对比,美国麦可森公司年销售规模约1000亿美元,利润总额12亿美元,业务范围包含药品、美容用品、医疗器械零售,药品生产企业财务、运营系统的咨询、服务和外包等。而国药控股年销售规模为100亿美元,利润总额在1.2亿美元,主要业务范围在药品批发和零售。
“医药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上两头受压,小企业的盈利状况不甚理想,只有大企业能利用规模优势维持稳定的盈利水平。”刘东表示,从营利能力来看,我国企业的净利能力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国药股份毛利率在8.84%,上海医药是18.15%,第一医药是17.5%,一致药业是8.72%,浙江震元是11.9%,英特集团是5.45%,桐君阁是9.95%,净利率分别为5.24%、3.66%、2.64%、2%、1.4%、0.64%和0.4%。
从医药零售商业对比来看,我国发展较好的连锁药店海王星辰亦不及沃尔格林,前者年销售规模约5亿美元,利润仅2000万美元,业务集中于药品领域,增值服务尚未拓展。而后者年销售规模约650亿美元,利润超过20亿美元,经营范围除了OTC和处方药外,还提供包括电子产品、家庭日用品、美容产品、保健产品、婴儿用品等,增值服务包括24小时营业店、1小时取相店、免下车购物药店等,非药品业务销售收入达总收入的25%。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医药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