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夏建统出生于浙江,14岁考进北京林业大学。大学毕业3年后进入美国哈佛。在哈佛大学,由于从小文理科发展很平衡,所以在攻读设计学研究生的同时,夏建统又迷上了GIS技术,很快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中心的技术骨干。哈佛大学计算机中心是GIS技术的发源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GIS科技公司总裁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在这里,夏建统的博士论文《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未来最具潜力的研究课题”。夏建统开发的GIS地理信息平台,是国内少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GIS平台,被称为GIS的第二次革命。由于其重大的技术突破,夏建统还获邀到比利时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
天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夏建统
数字城市基于城市本质
夏建统认为,讨论数字城市这个问题时,必然要回到最现实的问题,即所有的数字城市都是基于在城市物质的载体上进行的。人们为什么要打造自己的城市?究竟未来希望从数字城市建设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什么最终的结果?
夏建统以“技术回归服务生活本质”为例,阐述了对于数字城市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夏建统用上海世博会,期许“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作为例子,从现实的角度告诉听众,发现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往往偏离了东西的本质。联合国的数据第一次表明2008年有50%的人口向城市聚集,2050年接近有70%的人口在城市里面聚集,而1997年时世界银行的行长就说过,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两件大事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和全球的信息化。
建设数字城市的最终目标:没有悲伤的城市
在建设中国数字城市的重要性上,夏建统提出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情况背离我们的愿望。如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就无法预料;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严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自然资源枯竭等等,这些情况不断出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说城市并不是越来越美好,我们看到很多的城市,甚至很多发达的国家,同样有很多的智能交通系统解决交通问题。经历过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地寄希望于用高科技手段带领我们飞翔云端的技术的时候,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夏建统认为,所有的技术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根本,人们追求的根本是为了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生存的环境,打造人们的幸福生活。当人们谈论更多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回到最现实的本质,因为这个技术是基于我们生存的城市,以及人们所希望创造的生活的。
在说了很多人们在现实当中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后,夏建统提到了《没有悲伤的城市》这本书。正如书中所描述的无悲伤的城市一样,我们希望未来生活的城市就是没有悲伤的城市,这就是人们打造数字城市美好前景的最终目标。夏建统指出,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建设的数字城市可能比西方很多国家的数字城市面临更多的困难,但重点是,我们是在边建设边发展的过程当中建设我们的数字城市,很多西方国家都是在城市化了之后才开始建设。所以说我们同时面临着解决物质城市的空间,以及在怎样有效寻求将来生活定义的过程中解决城市信息化建设两大问题。夏建统认为所有参加数字城市建设的同仁,无论是技术的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我们不仅是在发展数字城市的诸多技术,同时,我们还承担着如何有效改变这个城市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城市对旅游者来说,本身是文化精神的载体,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出现,城市将不复存在。”夏建统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有两个方面是我们最终要不断去思考和体现的,第一个是所谓的城市信息化,这是一个虚拟的城市该如何去构建的过程;第二个就是在中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信息和基础建设本身的行为跟城市怎样有效互动衔接的过程。
据夏建统介绍,目前中国有600多个地级大中城市、6000多个中小城市,而“十二五”计划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城镇化。当大城市的发展状态达到了极限,则中小城市的发展就会成为更重要的且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必须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城市出现最根本的意义到底在哪?最早城市出现的目的是希望在物理、物质的价值资源上出现更好的共享,所以城市出现了。但是我们建设数字城市同样是希望城市能够更完整、更好、更准确地整合信息;同样是希望把这些信息更全面,更有效地快速交换;最终我们希望实现马太效应的增长。所以在夏建统看来,数字城市所体现的不但是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捕捉信息、整合数据、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和共享这些信息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城市究竟怎样才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所有的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对生活本质的追求,所以城市信息化如何更好地体现价值,赢得更多社会的尊重才是关键。对于GIS而言,真正的目的不是让人们慢慢接受它,而是反过来,让技术服务于社会,创造价值并得到民众的尊重。
数字城市规划建设
夏建统认为,解决城市规划建设和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的系列问题,是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城市规划要有解决信息交互的能力,所以现实城市和虚拟城市怎样实现真正有效的无缝对接,是数字城市包括之前提到的很多技术在真正的理论和基础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些技术最终的目的,夏建统认为我们形成的是整合式的服务,在一个环境里既要提供所谓的对IT管理的环境,也就是原来建立的对虚拟城市环境的有效的管理行为,同时我们要具备一个管理系统之外,包括生存的物质城市管理的行为。所以在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更多的服务对象是政府,而城市的管理模式要从原来的简单管理到服务式管理、从人治到法治、从单一的主体对象到多元管理转变。基于此,更能体现出管理城市的目的是服务城市的民众这一原则。
全民参与数字城市建设
夏建统指出,如何改变原来单纯的政府投入到全民参与,是未来数字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另外,必须要解决在信息的自由流动中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对接困难的问题,并且还需要利用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改变我们管理的思维、观念,包括我们管理城市的模式与方式。
夏建统以“苹果”的成功为例,认为其中有很多经验可供人们去借鉴。它更多地思考了用户的需求,以及生活的需要,是这个技术真正有效延续的最根本原因。由此证明,数字城市建设过程最终的目的还是回归到服务于人类生活之中去。
据夏建统介绍,目前欧盟开展的Livind Lab已经改变了欧洲很多城市发展的观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让更多的研究机构、商业机构,包括信息发展机构等提供更多的移动解决方案,这便是第二代的发展模式。而第三代的发展模式,则是很多北欧国家,包括芬兰,在科技上产生的GDP。这些研究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产品,让产品成为未来强劲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都是从Livind Lab的发展中得到的。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夏建统认为,今后技术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第一,我们怎样把核心产品的服务跟研发从传统的产品理论研究转变到产品的服务开发,进而转变为实际应用测试;第二,怎么有效引导更多方的参与;第三,如何从只是希望以用户服务为目的转变为以用户为发展中心,让更多不同城市的人参与,让他们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夏建统引用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这句名言,阐明我们的发展程度和西方不同,在很多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强势,但在很多方面我们也处于弱势。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够有效地让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但又可以很好的利用原来的劣势,是我们未来真正能够打造据有中国特色“没有悲伤的城市”的基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