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刚刚参加了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参展的156家企业中,具有外国身份的参展企业只占5%左右,主要来自日本、瑞士和德国。
按照比例,“国际”二字显然名不副实。
另外,参展企业以光伏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为主,新能源种类不全。
作为一名记者,看多了各类冠着“国际”、“高峰”这类字眼的活动会展,如果只说某一家展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显然有失公平。
名称求“大”已经形成了习惯。习惯的不仅是组织者,还包括了活动参与者、媒体以及各类看客。即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也很少有人会站出来表示质疑。
但是,展会的名称大小并不能直接影响参展效果。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展会都是“白花钱”。租用一个展台至少都要两三万元,但是能够促成的交易却越来越少。而且现在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都能够实现宣传产品的效果,相比参加展会投入少,收效也更好。
那为什么还来参加展会呢?这位参展商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现场和同行直接交流。他补充说,他们所参加的展会已经是经过筛选的了,但是效果还是没有预期的好。
记者认为,展会主办者“房东、地主”的时代已经结束,想靠租金生存变得越来越难。想让参与者和观众买账,除了有响亮的名字之外,还须“名副其实”。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展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