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刚刚归于平静不过数月的国美电器又发布“更改董事”的公告,称陈晓将辞任包括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兼主席以及授权代表在内的全部职务,理由还是那个意味深长的需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虽然陈晓的离职传闻早已满城风雨,但是这一消息的发布还是令不少人感到突然,更何况他的继任者正是他的老对手张大中。三年前,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接管大中电器,大中电器掌门人张大中拱手将企业卖给国美。想不到三年之后,陈晓和张大中又在国美旋涡的裹挟下互换了角色。
在短短几年当中,陈晓身上显现出的戏剧性,恐怕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企及。几年时间,将永乐电器推向国内家电零售连锁第三的位置,陈晓是牛仔式的创业英雄;当与摩根士丹利签下对赌协议的时候,陈晓被评为冒失的野心家;当永乐向国美无奈地举起白旗时,原永乐董事长陈晓受聘于黄光裕出任国美、永乐合并后新国美的首席执行官,他是身段柔软的失意者;黄光裕入狱,他危机中掌舵国美,是一个以被收编的身份“打工”,却挽救国美于危难的职业经理人;2010年那场众所周知的国美大戏当中,陈晓又变成了乘人之危、僭越身份的小人;直至今天被资本抛弃离开国美,这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性人物陈晓,将是他在公众眼中最后一个角色吗?
冒进的创业英雄
1996年末,从事家电批发业务的永乐公司宣布因决策失误而倒闭。任常务副总的陈晓联合原永乐属下三家经济实体等12个自然人,共同投资600万元重新建立了家电批发公司——上海永乐家用电器联销有限公司,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个曾在上海市场雄踞一方的永乐电器。
同一时间,日后的家电巨头黄光裕已在北方完成了国美电器的连锁架构,另一巨头张近东则在南京把苏宁电器的经营规模发展到了15亿元。相比之下,永乐从诞生之日似乎就已经晚了。
但是,陈晓却不这么认为,永乐避开国美和苏宁的锋芒,放弃批发,专攻零售,在上海首创大件商品无偿送货服务,迈出了连锁经营的第一步,1998年永乐全年销售额实现4亿元。
1999年,永乐开始进军全国,甚至挑衅性地将触角伸向苏宁的地盘外围,在南通建立了连锁店。此后又经过三年时间,永乐年销售额一举达到160亿元,坐上了家电行业老三的交椅,而在上海市场,更以65%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无人匹敌。
2004年9月,永乐获得国际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5000万美元注资,凭借雄厚的资金,永乐相继并购了河南通利、四川成百家电、厦门思文、台湾灿坤。然而,地盘的扩张,表面的繁荣,也为陈晓的事业埋下了隐患,永乐的经营随着激进的扩张政策而陷入危局。
从2005年夏天开始,永乐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以上海为轴心一路旋转着向外扫荡。在一连串的并购动作后,永乐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少区域性零售企业的通病——在发家地是无可争议的老大,而一旦进入其他区域,则遭遇商品结构、人才、物流、信息流乃至企业文化的诸多瓶颈。
此时,当初为5000万美元与摩根士丹利签下的对赌协议开始显露出凶狠的一面,如果永乐继续运转下去,就要履行“对赌协议”的承诺,几年后,永乐势必被摩根士丹利控股。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被收购,要么继续在资本陷阱里苦熬。
陈晓的选择令不少业内同行感到意外,2006年7月25日晚,一手创办了永乐家电辉煌的陈晓由总裁变成了打工者,永乐被国美以52.68亿港元全面收购。
识时务的失意者
虽然商业法则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是永乐和国美联手确实令人意外。
就在永乐投向国美怀抱的前几年,作为家电销售巨头的国美抢占永乐的地盘,永乐亦偷挖国美的墙角,双方在跑马圈地的竞争中,寸土必争,互不相让,两家的员工更是曾经在上海大打出手,一度以淋漓的鲜血为竞争开道。
2005年上半年,永乐把触角伸向国美的老巢——北京,直接在国美的眼皮底下发动零距离竞争。在永乐五棵松店“谨慎”开业时给供货商的商函中表示,誓将开业顺利进行,其隐含之意就是提防国美破坏。
当2006年7月国美宣布全面收购永乐时,人们更多的是惊诧:昨天双方还扬言要凭价格战拼个你死我活,今天永乐怎么就突然举旗投降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国美和永乐合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与百思买(Best Buy)抗衡。2006年5月,百思买以1.8亿美元收购了国内第四大家电零售企业五星电器,下一个目标直指老三永乐。
兵临城下,国内家电巨头们的火并热情自然大打折扣。陈晓在当年7月上旬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对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前景表示了担忧。他认为,国美、苏宁、永乐家电三巨头再这样拼打下去,肯定会三败俱伤。
做不了老大就投靠老大,陈晓“务实”的选择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赞许。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评价说:“与其不尴不尬地跟在老大老二后面,不如成为老大的一部分。赢不了敌人就加入敌人,这是对股东利益的最高忠诚。”当时在国美、苏宁、百思买、永乐四强对垒的格局中,永乐最后胜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如果不能成为王者,成为王者的一部分,何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呢?
陈晓也认为中国家电的竞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赛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跑到终点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屈身投靠国美,是他意识到自身的能力,无力与国美、苏宁抗衡到底。
从老板沦为打工者,从独断专行到看老板脸色行事,陈晓很快就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另外,除了迅速适应北京的气候与环境以外,陈晓还把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迅速转换成了普通话。
来到国美的两年多时间里,陈晓无可置疑地履行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责。刚到国美,陈晓便立下了“2007年不完成1000亿的目标就下岗”的 “军令状”,这份“军令状”要达到的数字,被业界认为不可能完成。许是因为这份“军令状”,黄光裕完全把国美电器操作层面的事务交给了陈晓,他自己则更专注于资本运作和集团发展战略。
此后,在陈晓的推动下,国美先是从苏宁手中横刀夺爱,成功抢夺大中;而后又是曲线收购三联商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国美电器与三联集团之间那场历时数月的股权之争也已成为财经事件“娱乐化”的著名案例。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陈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