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伟是上海同济大学应用电子本科毕业,7年前来到英国,攻读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的医疗电子及物理硕士学位。出国前就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他硕士毕业之后,曾分别在大型跨国企业西门子以及一家中国公司驻英机构担任医疗器械工程师。
鲍志伟说,自己在英国就读的课程跟英国的医院联系密切,医生、教授或工程师会来讲学,了解到医院设备使用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体会是,英国跟中国的招聘市场最大的不同是,英国最主要是看中介。
为了避开毕业后的求职高峰期,鲍志伟在课程进行一半的时候就早早准备好简历,并在一些职业介绍中介的网站上注册。因为这样对求职者来说一劳永逸,因为有了合适的职位,中介会主动联系。有的外国公司不是非常认可求职者出国前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工作签证的限制,鲍志伟发现很难找到正式的工作。
于是,他马上转而寻找义工和实习的机会,这是找到工作的很重要的台阶。幸运的是,鲍志伟的同学中就有一些英国医院设备科的负责人。经同学介绍,他就在一家医院的设备科做起了义工。有了这个经验,在另一个部门临时需要人替补的时候,中介在找人的时候,鲍志伟成了自然而然的人选。
鲍志伟提醒正在求职的同学们,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比如办好NI,并随时跟中介打好关系。这个临时工打开了鲍志伟的求职大门,几个月之后,他跳槽到另一家医院。在这家医院的设备科稳定下来之后,鲍志伟突然又接到中介的电话。原来,西门子公司有了职位空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鲍志伟成功拿到了西门子的工作,担任医疗器械工程师。
那么,这种通过中介找工作的方式是不是更适用于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鲍志伟认为,这种方式基本上是针对所有人的。因为,在英国读本科的同学可以申请大公司的培训计划,而在国内工作过的朋友,他们的优势就在于有一定的经验。他说,一般来说,大型英国公司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己就会组织招聘,而广大小公司没有这种部门,所以就特别倚赖猎头中介。鲍志伟强调,英国的中介是向用人单位收费的,基本不向求职者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