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1日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众多官员和学者一致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但也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服务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43.4%下降到43%,离“十一五”规划43.5%的目标仍有0.5%的差距。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横向比较,全球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都在50%以上,即使我国服务业实现“十二五”规划4%的提升目标,依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也意味着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张玉台:“十二五”期间不仅应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比重,还应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要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旅游业,支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斯坦利非执行主席史蒂芬·罗奇也强调“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史蒂芬·罗奇:之所以说服务业是关键,因为在我看来中国需要改善它增长当中的劳动密集度。在过去以出口和投资为主的驱动模式中,绝大多数的制造业都是资本替代型的。现在中国正在进行转型,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每一个单位的GDP产出服务业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介绍,政府今年将会出台一系列税收改革措施来促进服务业,尤其是其中的薄弱环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谢旭人:今年我们将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的试点,相应调节营业税,从制度上来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张玉台:近年来,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低成本优势削弱,但大市场的优势逐步凸显,成为吸引跨国投资的新优势。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加速调整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契机,积极有序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落户中国。
张玉台则认为,在目前国际服务业较为成熟的环境中,要利用我国大市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来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