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工商联获悉,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打破垄断促进我国会展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全国工商联分析了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科学建议。
全国工商联分析了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全球性消费市场和制造市场,正在成为全世界会展业的焦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快速成长为超大型城市的同时,极有可能超越慕尼黑、汉诺威、纽约、巴黎、伦敦、米兰等世界著名“展览城”,成为新的世界展览中心。
会展经济以其“无烟、低碳”的特征,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据测算,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系数高达1:9。会展业不仅自身能够创造巨大财富,还给主办地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商机,吸引投资,对提高城市品位、扩大经贸交流、带动产业链发展等具有巨大的杠杆撬动作用。
会展业作为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竞争的培育和锻炼,离不开企业化的经营运作,离不开国企与民企的互为补充。由于会展业起步慢,民营会展企业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需要得到政府的相应扶持。此外,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历史还很短,中国的民营企业还相对弱小,靠商业化的投融资手段很难解决庞大的建设资金缺口,同时也让仍处于初创阶段的民营经济不堪重负。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企垄断独大,民企发展艰难。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在我国会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或者直属政府部委,或者直属具有官方背景的行业组织,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会展领域行成了事实上的资源和市场垄断,以至于会展行业长期以来活力不足,参与全球化竞争实力弱,也造成了民营会展经济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2.中央文件难以落地,民企弱势地位依旧。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会展行业这些政策的落实还有一定差距。民营企业在会展冠名、国际性会展审批、会展运营基础条件等方面,都面临重重限制,只能从事相对低端的会展业服务配套业务,或者被限制在边缘、冷僻的行业领域中。
3.市场缺乏活力,会展财富流失。近年来,一些城市的相当部分会展都是由政府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出面策划并主办,真正市场意义上的现代会展业不多,会展业尚没有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产业来规划发展。在这种状态下发展的会展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活力弱,筹划和主办方体制不灵活,运营效率较低,会展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一些展会因此外流。且由于会展业不均衡发展,行业组织比较松散,会展产业不能形成规模化的声势和影响,削弱了整个国家会展业综合发展的集群辐射效应。
全国工商联提出了促进我国会展业科学发展的建议:
1.把市场准入落到实处。全面贯彻落实“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等文件精神,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打破会展行业的市场垄断,鼓励更多有能力的民营企业进入会展领域,推动会展产业更快发展。在土地、融资等方面对拥有较好资质的民营会展企业提供支持,为其快速成长提供强劲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会展基本设施建设,促进会展行业的科技化进程。
2.改革审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中国展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以及其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件精神,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推进会展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制定全国统一的会展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号召行业主管部门、参展企业、会展企业共同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就会展各环节进行明确规定,并逐渐建立会展行业的准入资质评定标准、行业规范、评估机制、展会动态跟踪体系,确保会展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3.完善发展机制。要对我国会展业进行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和布局,优化会展资源,鼓励、引导行业整合和多元化发展,促进主要城市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形成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海南、昆明等会展经济大型联动平台,实现会展经济的集群辐射效应。着力打造一系列新兴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树立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形象,努力提高我国的会展水平和会展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会展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