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 > 展会资讯 > 正文

冯培喜:会展业与软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

2011-02-22 10:28来源:中国经营报字号:小

  冯培喜,杜塞尔多夫展览有限公司掌门人,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他公开宣布将在今年6月份退休。当时的冯培喜显得轻松许多,甚至和业内人士谈起了养生之道。

  近期,作为最早进入内地会展市场的外资企业中的一员,作为见证中国会展业走向繁荣的老会展人,冯培喜回顾了不寻常的2010年,也道出了他对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看法。

  “其实一开始我对上海世博会并不看好。”冯培喜自己先笑了,这是根据他对这些年来历届世博会的了解所总结的,因为之前承办世博会的国家鲜能达到预期效果,且承办机构亏损极大。“可是去年世博会有超过七千多万人的观众,这应该是没有先例的。而且我们后来发现,上海世博会并不是主要针对国外观众,而是国内观众——尤其是没有机会出国的人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让人们来看看国外的文化、想法和产品等诸多方面,也显示出一种宽容的心态。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之前也没有国家能做到这样。”

  说到上海世博会对会展业的影响,冯培喜很兴奋:“对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公司真是意外,来我们展台登记的参观者达到130万,远远超过我们的预计,这要登多少广告、做多少公关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影响不只是对我们集团,由此也可见世博会确实很成功!即便有瑕疵,也值得我们学习、总结。”

  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冯培喜则直言很不明朗,但相对于欧洲人的悲观情绪,亚洲人则显得乐观得多。“现在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看见中国企业在不断收购世界品牌,也在与很多以前不可能合作的项目洽谈。国人在全球的购买力惊人,现在媒体都在报道中国在欧美等地大手笔购物的事,远的不说,香港人的感受就很深。”冯培喜笑道。多年办展,冯培喜走过很多国家,而在他看来,目前所提到的一些新兴市场和国家,整体经营环境都不如中国,因此对会展业来说,机会也很多。

  “但展会本身离不开基本的需求和购买。前段时间在中东,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公司参与两个展会的合作,这两个展会中,管材展位减少了25%,塑料展位则增加了约30%,这就反应出行业本身的需求差异。管材主要提供给建筑、汽车、生产等方面,中东特别是迪拜有很多基建项目,不过比起前几年已经少了很多,棕榈岛项目被曝不是很成功,世界岛项目被叫停,中东经济现在还未恢复,这都影响了基建发展。而塑料属于轻工,房子建好之后,需要的日用品包括塑料制品比较多,需求量也就上去了。”冯培喜分析道,“这就是说,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展览,行业性的需求起到决定作用。展会本身只是一个媒体、一个宣传推动的平台,不能从无生出有,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会展业与软媒体融合是必然

  “我们也看到,消费品展览会比以前增加了,从B2B转变为B2C,倾向于直接针对消费者。同时,消费品展销会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冲击比较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购买力降低的环境下,消费者会很在意成本和价格。”说到展览行业面临的机会和竞争,冯培喜非常直接。

  的确,现在很多B2B的企业进入到展览行业,他们掌握着上下游商家数据库,且本身还有网络、杂志等软媒体平台。在这种新兴企业的强势渗入下,传统展览企业会怎么应对?

  “其实这不新鲜,比如亚洲博文,在其整个集团中,占大头的是出版,下面还有很多专业媒体。它以自己的软媒体资源,以读者、客户资源来扩展到展览业,不过它的展览市场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培育。”冯培喜认为生意看起来即便很相似,做起来可不是一回事。

  “比如我们曾经举办的一个塑料展,这个展会成功的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网站,给它提供24小时全方位的信息——所有在塑料行业需要知道的信息,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专业团队,分工细致。一个展览公司很难达到这个水平,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从一个生意改行做别的生意,需要专业团队才行。”

  在这方面,冯培喜有着很深的感受。从旅游业进入展览业,他正是一个这样跨行走出来的人,也很明白,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性,要持续发展,必须了解行业需求,成为行业专家,“我曾经说过,展会本身是一个硬媒体。从软媒体进入硬媒体,最关键的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来做事,比如销售服务、现场管理等关键部分。你看到一些大型展会,每个展位布置得都很好,灯都亮,楣板的字都没错,产品展示有序……这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是我们的客服部与搭建团队做了大量工作的成果。这部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不能简单来看。”

  “当然,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收购一些软媒体,软媒体与硬媒体的结合是会展业未来的一个趋势,互补性很强。”冯培喜认为会展业和软媒体的融合是必然之势,“以我们集团来讲,收购一些软媒体,是提升竞争力非常好的方法。现在展览业的竞争很激烈,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掌握买家资源,必须依靠软媒体来提供这些资源。”

十年辛苦不寻常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会展业,打造自己的核心展览,比如杭州有西湖博览会,厦门有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商会,成都有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等。这是近几年来的新势头,并不是坏事,毕竟展览会是一个媒体,一个宣传窗口和展示地方特色的平台,也在为一些企业提供服务。”对于这类展会,冯培喜没有觉得不好,但对于之间的合作,他长长叹了口气。

  “曾经有地方政府找到我们合作展会,希望我们带来国际展商,我们也很乐意,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我们做了一个可行性研究,发现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比如一些展会的主办方,包括从国务院相关部委到省政府、市政府,还有人大以及各种委员会等。作为展览公司,我们发现可操作的空间非常少,从价格的拟定、服务的范围到整个管理过程,都不可能根据正常的商业模式来操作。”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类展会基本没有下一届的计划、时间。大家都在等领导的意见,要花很多时间等,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另外,这种展会的大部分展位都为赠送。我们不参与这些活动,主要考虑到最终得到的利润与我们的投入可能不成正比。”

  在冯培喜看来,这类展会中官方要求展示的部分完全可以保留,但需要商业操作的部分,应该完全放开,根据商业操作模式、市场需求来运作。

  “当然现在好多了。从中央到地方都鼓励商业操作,这样就要考虑回报、赢利。从这个大方向来发展,政府更倾向于合作。”冯培喜说,随着合作项目的增加,地方政府也体会到专业部分确实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展览公司来运作。一方有资源,一方懂得如何利用资源,双方合作,蛋糕会越来越大。“我们会开玩笑说:你们是官员,集中精力研究政策、方向;政策怎样带动需求,怎样吸引买家,就由我们生意人来做。”

  从杜塞尔多夫展览有限公司落户上海至今已有十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始三年的磨合阶段最辛苦,经常是你猜我,我猜你;我不信任你,你又不信任我。之后两年才慢慢得到成果。等于说经过五年之后,双方才开始觉得挺好的,关系更加深入。”冯培喜感慨道。

  “我们要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就有必要协助他,牵着他的手共同前进。”冯培喜说,“这是十年来我们得到的一个重要经验。不仅如此,我们还会与合作伙伴建立‘全球战略合作联盟’,以后合作不只是在中国,还要带他们走出去。”

(责任编辑:新不颖)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