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名校的“生源大战”正式打响。
俗称“千分考”的复旦水平测试,12日在江浙沪21个考点开考,共计9079人参加。据悉,这场考试由200道不定项选择题组成,考分足足1000分,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10个科目。
紧随其后的两个礼拜,清华、南大等七校组成的“华约”集团和北大等校组成的“北约”集团将相继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地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也将陆续开考。
当日下午17时,历时3个小时的“千分考”结束。上海位育中学考生小金走出复旦附中考场,显得有些恍惚。她告知,考题覆盖面极广,题量巨大,从鲁迅作品、数学极坐标到东亚多边峰会均有涉及,自己只能选做擅长的部分,地理、物理、化学基本放弃。几位受访学生均表示,只完成了七至八成的考题。
尽管历届“自主招生”题目五花八门、难以捉摸,既有的高考“应试思维”却催热了自主招生的培训市场。
记者在复旦附中考场前站了10分钟,就收到3份培训班广告。既有专攻复旦、“北约”、“交大”自主招生的笔试冲刺班,也有针对面试的培训。
这些专门针对自主招生面试的培训班价格不菲,都在人民币2000元以上。某培训班20小时的课程收费3000元人民币,辅导内容包括个人称述、专业定位、面试礼仪等,还有面试典型例题、情况应对分析等应试技巧。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课程可以试听,“我们将为你搭建一个平台,让你敲开上海最高学府的大门”。
记者发现,有的培训班还是由成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开办的,前来咨询的送考家长络绎不绝。在互联网上,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题库和“面筋(面试经验)”都受到应届生追捧,有些甚至被高价贩售。
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表示,自主招生无法用应试思维来面对。题量巨大不仅考验学生的能力,也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判断力,“有的题目会做,但需要大量时间。学生如果什么都做,也许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