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大学1981年首次推出“厂长班”至今,企业培训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程。而真正呈爆炸式增长,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大多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在没有多少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了原始积累。企业做大之后,企业往何处走、怎么走,成了困惑他们的主要问题。于是,忙碌的企业家不得不放慢脚步,纷纷走进了学习充电的课堂。企业培训项目,就是在这样一股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德勤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发布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达约6800亿元,相当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0。该机构更预测,到2012年,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9600亿元,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培训业已被公认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巨利诱惑之下,众多资本纷纷抢滩培训市场,整个行业硝烟四起。同时,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培训机构试图规避风险,寻找新的商机。一番审视,他们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了企业,尤其是直接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和资源的企业家。
从北方院校的攻城略地,到南方院校的自卫式反击,再到民营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产品方面,从MBA、EMBA、NLP、教练技术到私募股权和上市研修、国学讲堂,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高端培训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旷日持久的肉搏战。战况扑朔迷离,结果也十分难料。在高端培训市场这块待切的蛋糕面前,人人都有割据称雄的机会。
培训战场:北起南追 硝烟四起
汪峰(化名)在广东做培训已经6年了。目前他选择的是一个国学培训机构。6年的时间,让汪峰看到了众多资本在广东企业培训领域跑马圈地的过程,他感觉整个培训市场一直在打仗。他记忆中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似乎最早以学习班形式在广东进行企业培训活动的是清华、北大等北方院校,而不是南方本地院校。直到北方院校将MBA、EMBA课程开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南方院校这才开始奋起反击,竞相开设起自己的企业培训课程,形成南方学院派。
“在教育培训方面,北方比南方更得风气之先。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际交流比南方更加充分。汇聚全国优秀人才的清华北大比南方院校进行的国际交流合作也更多。虽然南方早期也接触到一些管理思潮,但就走出校门发展合作而言,北方院校更具优势。”对于为何位处沿海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南方院校会在节奏上输一拍,汪峰有着自己的理解。
除像清华、北大等辐射全国的高校外,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南方院校目前也已在华南地区形成了比较庞大的企业家学习群体。南方学院派自立门户后,清华、北大在华南的再教育基地受到冲击,即使这样,却不影响他们的全国布局,其全国影响力依然存在。
新近想在广东市场分得一杯羹的是厦门大学。2010年第三季度,凭借请易中天在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做的一场“我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主题讲座,厦门大学的继续教育机构叩开了广州市场的大门。讲座成功举办,厦门大学的粤港教学中心也随机设立。
与高校品牌形成对应的是主张实战的民营培训机构。以深圳聚成为代表的培训公司通过成功运作大型公开课,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规模和实力最大的培训公司,年销售额超3亿元,在国内培训领域创造出一个奇迹。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后,许多民营培训机构也逐渐在行业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影响力比较大的益策、聚成、行动成功、思八达、实践家,以及后起之秀明伦书院等。这些机构虽然扎根华南,但走的基本上都是全国路线。
蛋糕分羹:学院派vs实战派
目前,各大培训机构所占高端市场份额难以估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培训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企业培训类机构十万余家,产业化发展初现端倪。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培训市场前景广阔,成为国内外资本竞相争夺的新市场。
十年沉浮,代表学院派和实战派的两大培训品牌——高校和民营培训机构在广东企业界日益凸显。汪峰认为,这两大派系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毕竟“市场蛋糕很大”。
“对于处在商业竞争中的企业家而言,他们考虑的不单单只有学习,还包括人脉资源的积累和互动。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圈子。比如厦门大学,它来到广州同样可以招到不错的生源,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厦门大学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项目和校友资源在广州。对于厦门大学出来的学子、对厦门有投资兴趣或者是对厦门大学的科研项目感兴趣的人,广州的平台无疑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联络对接点。”培训机构充当起了企业与学校的桥梁,便利了企业家给学校的投资、捐赠和互动。商场上历练多年的企业家们,其管理思想和成功的经验也足够提炼成为教学案例。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家作一些公开讲座,让在校学生获得跟实际社会接触的不同的学习机会。对于企业家而言,学员企业间的互访可以让他们收获更多的商机和经验,资源再整合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所有这些,都让学院派的生存环境日益趋于稳固。
民营培训机构显然缺乏学校品牌和校友资源的优势。其生存主要依赖自身的灵活性,依靠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企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的变化,他们可以迅速研发出相应的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他们授课的老师,往往是做过企业或者是正在企业任职的高层管理人员,招生时也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这个课程有需求的企业。因为与社会同步,其提供的课程也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学院派的老师更多是将实践提炼成理论再去指导实践,虽然比较系统但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区别成了民营培训机构与学院派抢占市场的根本。
中国营销协会理事、企业在线商学院发起人刘力嘉就偏向于支持实战派。他对记者称:“企业目前接受意识教育太多了,更需要的是务实可操作性的落地方案。”
此外,民营培训机构更会运用强势的营销和强势的服务。学院派在服务和营销方面会相对温和一些,不能也不可能有那么浓的商业味。民营培训机构则不然,他们可以通过宣传高端的讲师和课程吸引到更多的学员。在课程引进上,受限于学校的制约,学院派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有些心灵层面的课程,虽然好但却是不适宜引进。而实战派则要相对灵活,在面对同类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相对灵活地引进。不同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机会给了学院派和实战派不同的生存之道。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企业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