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东二馆,穿越入口进入一片黑暗,但由几米的作品《躲进世界的角落》及《走向春天的下午》发想的魔幻空间,缤纷展现眼前。
在偌大的展场空间中,有三层不同的方形空间,构成了整个展场。最外围是口字型的长廊,几米的原作一如书中缤纷陈列,徐步可慢慢欣赏;进入角落空间,则需推开几道外观不同的门,即进入了错纵复杂的街道。
用Green House兰花网搭建成十二个大小不同的角落,搭建起一个迷宫似的观展环境;而在展场中央,则有一个小广场,可歇坐聚合,也可穿梭前往不同的角落。
展场建筑景观设计是由建筑师龚书章主导而成,而十二个角落则由家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玻璃、织品等范畴的艺术设计师来规划。
诚品站特别专访龚书章谈空间理念,如何表达几米在书中的「角落」,而又如何和作品产生新的对话。
十二个时刻、十二个世界
在世界的角落里,任何无法挽回的事物,全都可以重新来过,逝去的时光可以慢慢倒流。 —几米.躲进世界的角落
龚书章曾为许多知名建案设计别具风格的接待中心,具备临时性建筑长才的他,却说这次和过去的经验却相当不同。
“华山的场地如此大,要和这么多建筑师一起合作,如何表达出在世界的角落概念,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们决定了最主要的空间原则:希望所有材料都可回收再利用,回归简单。”
熟读几米作品的龚书章,在发想之初,将几米的绘图化为文字具象表示,发现了几米作品中的几项特点。 “在几米的画作中,我看到他对于时间、视角、城市都有独特的诠释,所以我想要将这些元素也融合在展场布置中。”
“在《躲进世界的角落》中,有不同的季节、时刻的表现,所以我以时钟十二时刻,发想出十二个独立的角落。而这十二个角落,又并非完全独立,由于兰花网素材的穿透性,会产生奇妙的视觉效果,在空间外可看见内部,进入内部又显得独立。”
兰花网的穿透性,也塑造了各个独立角落舞台剧场的感受。 “如果你在街道看着人进入角落,就好像看到了几米画作演了起来,这也是很独特的展场氛围所在。”
由于几米对于城市风景的描写与想像,龚书章想在展场内做出微型的城市,表达现实与超现实的空间感,但后来发现迷宫更符合所想。 “这个展览没有绝对的动线与入口,大家可以任选区域进入游逛,十二个空间有十二个门,让你进入各个独立的角落。”
世界的角落体验新创意美学
当我心情乱糟糟的时候,甚至当我快乐得不得了得时候。我都想换个角度,重新看看我的世界。啊!如果有一天,我站在世界的最顶端,我会比现在更幸福吗? —几米.躲进世界的角落
在每个角落,有来自台湾的创意团队及瑞典的设计师参与发想,以不同的素材重新演绎几米的角落概念。
他们尝试透过设计,将几米的作品概念转换到生活物件中,所以本次跨界重点,便是和生活美学相关的领域结合,再尝试由展品发展成系列商品。
龚书章设计好展场架构后,内容再由创意团队接力完成。
龚书章说:“由于几米的场景中,有极大的空间表达出的空旷感,也有极小的空间所表达出的充盈感,所以我设计每个角落空间的大小不一,让策展团队去发挥其中的奥妙。有的团队会认为自己的发展空间太小,但实际操作下来,其实还有很多著力之处!”
世界的角落分散各地,人在其中来去,龚书章并设计了一个“世界的中心”创造凝聚。在方形包围、向心层层阶梯上升的“世界的中心”广场,布置了四个地面投影装置,并且在各处安装IPAD,且布置了各式家具。
“大家在漫无方向、无固定动线的展场中游逛,总会来到这个小广场。我希望世界的中心,像是一个房间,有一个相较下较封闭的空间,大家可以相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能就因此产生了。”
不过世界的中心,仍然和外界持续对话中。
“透过投影和ipad,在世界的中心反而可以看到世界的角落,这种相聚和分散的概念,是这次的实验。而且我们也希望透过IPAD,大家可以即时把自己的感想放上twitter(推特),即时和自己对话也与大家分享,推特可能会在大萤幕上投射,会造成另一种效果,也还在尝试中。”
要是走到了世界中心的最高处,往外一看,反而更加宽广,可看到各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
“到了这个高度,你似乎又变成了第三者,在高处看各地方的人们活动,改变视角就是改变对世界的观看角度。这也是几米作品中很重要的概念。”
不过龚书章也提到,这和他想要突破华山园区本身的限制有关。 “华山平面居多,显得空旷,所以很难改变视角。可能我们做空间的人,对于改变视角的事情更为在意吧!”
这次的展览除了展出外,还结合了咖啡店和概念商店,其中也结合了几米的作品概念,希望带给大家有别于去年星空展装置艺术的感受。
龚书章则说:“希望这样的展场布置,能够更接近我们想像中的几米生活,以及接近书中的幻想。希望大家能够慢下来一步步看每个角落,与你心中的几米产生对话。”
“而在几米的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也是很重要的元素,我设计了许多大小街道,让大家在看展过程中相逢又离散,宛如进入作品中,也能进一步体会几米作品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