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的一年新的形势,未来政策、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对哪类企业发展更有利?
“2011年,有三类企业很幸福。”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明星说。其一是节能环保的产业,新技术的拥有者和开发商;其二是提供更加健康、让消费者放心的食品的安全供应商,保障食品安全的企业;其三是满足民众吃穿、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的服务商。
而在这三类企业中,李明星强调,第三类,满足人民娱乐休闲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最大,也最幸福。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对比文化产业和“十一五”期间的区别,李明星指出,将是一种从“从硬性消费转向软性消费”的趋势。具体来说,“十一五”期间,文化、娱乐性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增加,但是供应商还是粗放型的,市场也不规范,而“十二五”期间,“需求引起竞争和发展”,消费者品位的不断提高也将催生文化产业新的“规范”形成。
“十二五” 规划建议中提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李明星表示,“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提法,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公开资料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09年达到840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2.5%。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要占到同期GDP的5%~6%。2009年,我国GDP约为33万亿元。如果按照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中国GDP将达到约53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5%,就是26608亿元。从2009年的8400亿元到2015年的26608亿元,文化产业的年增长率要达到21%。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表现之一,就是目前文化市场的“虚火现象”。许多从事文艺表演、话剧、昆曲等的经营者和演职人员都表示,这只是场面上的“虚火”,“如何盈利”的问题还困扰着包括国有、私营、改企后的文艺团体,经常是一场演出的观众大都是“赠票”。李明星表示,生存的问题还是要由市场本身解决。比如“赠票”问题,如果可以找到企业,以集团的形式统一购买,再由企业赠送,效果会好很多。 (作者:张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