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上市后,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提出“上市将是光大银行‘更富有内涵发展’的新起点”。光大银行极有可能将具有优势的理财业务,上升到竞争战略高度,从而确立“理财银行”的新定位。
“更有内涵的发展”
回顾历史可知,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光大银行发展历程曲折,颇多艰辛。10年前,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与当时的招商、中信等银行旗鼓相当。由于受困于收购中国投资银行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等原因,光大银行前行的脚步一度显得缓慢。但光大银行显然不甘居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集团军的序列。2007年,唐双宁调任光大集团。光大银行三年磨一剑,刺破长空势大力沉终上市。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唐双宁在光大银行内部掀起一场关于“更有内涵的发展”的大讨论。从战略高度,唐双宁将“更有内涵的发展”具体解释为“九个更有”,即光大银行要实现更有效益、更有安全保障、更有后劲、更有创新能力、更有前瞻性、更有凝聚力、更协调、更有品位、更有社会责任的发展。
围绕“更有内涵的发展”主题,光大银行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先后组织了北京、西安、深圳三场座谈会,各分行行长和部门老总一起讨论。同时,光大银行还在全行范围组织大讨论。目前,光大银行各部门已经拿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经过讨论,光大银行确定了落实“更有内涵的发展”的十大抓手——即推动落实三年发展规划,建立资本节约型的内部管理资源配置机制,推行模式化经营,积极发展基础客户群,完善内部考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良好的行风与健康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深化阳光服务,加强品牌建设。
客户发展战略是光大银行“更有内涵的发展”战略目标中的重要方面。客户意识的增强是光大银行上市以来最为明显的变化。2010年8月20日,光大银行上市后的第三天,光大银行行长郭友就亲自主持召开了客户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客户发展工作。
模式化经营,是将银行传统上以自身为中心的运营模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商业运营模式,大力提高盈利水平,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目前,光大银行已经确定在10个行业重点推进模式化经营,包括汽车、批发零售、船舶、电力、钢铁、房地产、家电、能源、医药、商贸流通等。在郭友看来,如果在占比更多的资产里建立了这种模式,光大的核心竞争能力就会凸显。
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对“更有内涵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这种发展模式核心在于要求光大银行的发展要资本更节约,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更高,同时客户结构要调整,银行的定价权要增强,银行和客户的粘合度更高。最终目的是实现光大银行的更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客户发展委员会是光大银行行级层面的组织。对客户工作的重视还体现在部门设置之中。在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之下设有一个客户销售委员会。张旭阳说,今年零售业务部的重点是销售。明年随着统一客户信息系统(ECIF)和统一客户分析系统(ECIS)上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提高光大银行定点定向服务能力将成为重点工作。
光大再定位:理财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提到光大银行,你会联想到什么?接受记者采访的大部分人不能清晰地说出与光大银行相关的广告语。但提到光大银行,一些人能提到“理财”、“阳光理财”、“母亲水窖(光大银行的公益宣传)”等字眼。
这是值得光大银行决策层思考的问题。“更有内涵的发展”这一纲领性口号不仅对内激发了改革的热情,同时也促推着其重新思考和定位自身的对外品牌形象。
对外的品牌广告语言表述可以最集中地反映出企业的定位,包括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等。或许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广告语——“光大银行,企业家的银行”、“光大银行,您的理财银行、“要理财,到光大”等等。
张旭阳对未来光大零售业务的定位以及客户分层和客户需求重点做了深入思索。尽管这些想法还没有最终落实,但张旭阳谈及这些,颇为自信。他说:“可以考虑做这样的分层:未来的私人银行或高端客户以企业家为主攻客户群体,包括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也包括国有大型企业的高管等;理财客户以大众投资客、投资群体为主。”张旭阳说,“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光大银行是理财银行;光大银行是企业家银行。明确了主攻客户群体,就可以深入研究、发现和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理财”。种种迹象表明,光大银行极有可能将与同业相比具有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理财业务,由普通业务层面上升到竞争战略高度,从而确立光大银行“理财银行”的新定位。理财业务的称谓源于光大银行。2004年光大银行率先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才有了实质突破。
从更广阔的含义上讲,“理财”不仅包括个人理财,还可将“对公理财”的含义包容其中。光大银行创新推出的“模式化经营”以及“贸易融资”等业务,也属对公理财的范畴。由此,“理财银行”名副其实。 (作者:李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