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寒潮侵袭全国各地,降温不商量。而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如同寒潮般让人们的生活面临“冰雪之冻”。“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玉米疯”等热词的涌现,是百姓对生活成本增加表示无奈的另类幽默体现。棉花作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领头羊,今年的价格形势一波三折,牵动着众多人民的神经:面对一路走高的棉价,棉农笑了,辛苦了一年,能有个好收成;“热钱”疯了,纷纷涌入新疆棉市,希冀掘一桶金;棉企迷茫了,收,还是不收;纺企谨慎了,经济复苏稍有起色,却眼看着成本步步逼近销售价……
棉花作为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其产业链长,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注并了解棉花价格暴涨暴跌的内外在动因,有助于我们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应对明年的新形势新变化。
从国际因素看,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行,美元贬值,这对我国商品价格走势产生整体性影响。棉花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国际市场对棉花需求量大,总产量无法弥补供需缺口。国内方面,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主任杜珉分析认为,受去年棉花价格低迷、农资价格较高、植棉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加之,近来全国大范围寒潮天气,部分棉区普降雨雪,气温大幅降低,国内部分未采摘棉花因此受损,导致产量的降低和成熟期的推后。随着纺织业回暖,用棉需求持续上升,国内棉花再现百万吨缺口,且有扩大趋势,棉花价格扶摇直上。除供需紧张外,游资炒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坚定收缩流动性,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加息等宏观调控措施,在11月11日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这是10天内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政策力量的集中抑制之下,商品市场整体暴跌,多数商品收于跌停。
此次暴跌,棉花的先行性非常明确,从11日起,中国棉价开始了其持续两周的暴跌之路,棉花跌幅最大达23.6%。发改委认为这次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市场存在过度炒作。
业内人士认为,近阶段棉花价格上涨的大行情尚未结束:
一、先看国内,尽管今年棉价上涨幅度较大,但棉农得到的实惠并不多,而且2011年种棉成本不会明显降低,这使得2011年棉农种棉意愿不会有明显改善,种粮面积不会大幅增加,决定了国内棉花产量难有提高。从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测来看,我国2011年棉花产量增速不会大于1.5%。
二、从外部供给看,印度、巴基斯坦对于棉花的出口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解除,使得我国进口美棉作为替代成为必然选项,根据最新一期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平衡报告,2010-2011年度美国棉花减产将是大概率事件,因此进口美棉而带来的输入性涨价因素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而根据该报告对中国棉花需求的估计,2011年我国棉花需求将较2009年小幅增加3.2%-4.5%。产量仍受制于较低的播种面积,棉花库存消费比将会继续下降,未来棉花供需紧张的局面仍会支撑棉花价格。
三、流动性角度看,由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已经或即将施行“二次量化宽松”的刺激政策,未来市场流动性依旧充裕,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农产品仍可能是热钱炒作的对象。以上分析显示,短期内棉花价格仍将有上涨的空间。
另外,纺织类产品海外出口也呈现稳定增加趋势。2010年1-8月我国纺织品出口累计金额达49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2%。尽管目前欧美经济复苏进程出现反复,海外需求存在不稳定因素,但从今年数据来看,不能发现我国棉纺织产品的海外需求会出现明显萎缩的迹象。
业内也有持乐观态度者认为,2010-2011年度播种面积增加,未来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我国棉企商业库存继续增加,这将制约棉花后市价格上涨;籽棉收购价格偏高,对后市棉价具有支撑;纺织行业出口强劲,棉花后市仍有想象空间。总体来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棉花价格暴涨暴跌趋势终将得到抑制,但短期内棉花市场仍会延续区间振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