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专家视角 > 正文

李毅中:受命于危难之时

2010-12-20 09:07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小

  从大央企一把手到国资委副主任,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再到工信部部长,他每一次上任,都面临着复杂棘手的问题,他的每一次转身也都堪称“华丽”,格外引人注目。

国企“禁令”

  1997年9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作党的十五大报告,国有企业改革是其中着重被强调的部分。次年,李毅中被任命为中石化党组书记、总经理。

  五年后,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被撤销,新设国资委,李毅中升任党委书记、副主任,成为196家中国最核心国企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

  此次调任被接触过李毅中的人认为是其“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由此始,他在石油行业以及央企工作多年的思考、沉淀,乃至他的性格,都跳出一个企业的束缚,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平台。当然,也有了一些针对其某些领域工作理念和能力的质疑。

  走进国资委、被戏称“媳妇熬成婆”的李毅中,迅即提出一系列针对国企的禁令,并警告一些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2004年12月,他针对当时讨论比较热烈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明确表态:“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一些中小企业可以探索。”他同时为管理层收购设立五条“禁令”。

  至今,围绕央企管理层薪酬过高等问题的讨论犹热,一些企业负责人暗地愤懑。其“黑面”性格由此初露锋芒。这样的开拓性格被他的一位部下认为是总能担当机构改革先锋的重要原因。

“救火队长” 

   在李毅中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让他最始料不及的一次任命在2005年。

  这一年,2月28日3点40分,李毅中落座在北京西郊宾馆大礼堂的主席台,面带微笑。注视他的是数百名安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这里,短短一个多小时,他完成了角色转变,走马上任刚刚升格为部级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有资产”到“安全生产”四字之差,工作内容却全然不同。

  “一切来得太快”, 李毅中在就职安监总局局长的会议上说,“工作变动很突然”。据悉,他从接到通知到就职只有3天时间,其中两天还是周末,连交接工作、行李打包的时间都不够。李毅中向新同事们坦言自己是“临危受命”。

  他的说法不无根据。据统计,2004年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6027人。其中,陕西陈家山矿难死亡166人。就在他上任半月前的14日,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4人。不断被刷新的死亡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不过,李毅中上任时的微笑在后来一直难得再见。就在他走进新办公室还不到一周时间,山西交城一场矿难,近百人丧命。他从凌晨1点开始在汽车中颠簸了8小时后,第一次以安监总局局长的身份出现在事故现场。

  随后三年里,李毅中的身影因多发的矿难开始频频见诸媒体,而背景均为矿难现场,他的拍案怒斥和现场落泪,成为他在任三年的真实表情。

  “媒体老说我,李局长怒斥什么怒斥什么。在那种情况下,怎么能面带笑容呢?对这种违法、非法,无视生命、无视监管、无视国法的行为我深恶痛绝。”2006年3月做客央视的李毅中一直表情凝重。

  李毅中迅即被网民推为“明星”官员,并被送以“救火队长”的称呼。

  “一旦得到事故消息,他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60多岁的人常常在颠簸、熬夜。”一位曾数次陪同李毅中调查事故的安监总局官员回忆说,他的工作比救火队长不知道要辛苦多少倍。

  内心交织着痛与恨的李毅中多次提出大力整顿煤矿业,于是有了“要让黑心矿主倾家荡产”的惊世之言,也有了关停私营小煤矿的举措。2007年他提出,到2010年,全国小煤矿要降到一万家左右。并称“小煤矿问题由来已久、积弊已深,整顿关闭是一场硬仗、苦仗”。

  但是,也有评论认为“救火队长”除了对李毅中工作状态的形象比喻外,还暗含一种批评:忙于“救火”而疏于机制、体制的破与立。一位长年研究瓦斯和煤矿安全的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煤矿事故的居高不下原因复杂,但“主要是机制、体制有问题”,安监总局在对待煤炭业方面“不够专业”,应成立专门的煤炭部门来分承这部分工作。

  不过他认为,机制体制问题的解决并非李毅中能力所及,他只能在现实框架下尽好本分。

  该专家认为,“一刀切”的煤矿整顿完全否定了中小私营煤矿的作用,将资源过分集中在国有煤矿手中,也容易滋生新一轮的腐败。而在这种状态下,安全事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监部门仍然只能扮演“救火”角色。

迎难而上

  北京西长安街13号,恐怕是让李毅中职业生涯中内心最感复杂的地方。

  自2008年工信部挂牌以来,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难题未解之时,又遭遇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工业增幅直线回落,“忧心如焚,夜不能寐”,这位再度、受命的首任部长一改过去大声疾呼的风格,转而以低调的面孔出现,这种转变在他自己看来是由于“要静下来思考的事情太多了”。

  他坦言,由于涉及利益关系过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是“难啃的骨头”。而他也提出要“在磨难中让工信部得到社会公认”的梦想。

  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的李毅中,把2009年1月7日发放三张3G牌照评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而最让他欣慰的是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最自豪的则是先进产能不断提高;最期待中国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金融危机以来,李毅中用来鼓励下属的一句话“迎难而上,任劳任怨”或可作为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据一位工信部工作人员称,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部门“非常辛苦”,加班加点做方案。

  工信部成立后,相比以前,一些工作出现明显变化。就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信部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主任高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宏观看,工信部对标准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工信部三大职能“管政策、管规划、管标准”中,标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从执行层面,工信部实施的标准管理策略是两级管理,即由科技司总归口,专业司局分头负责具体工作。“这样更强调了标准与产业的结合。”

  但是,一位一直和工信部相关司局有合作的经济学专家认为,依托原信产部,并剥离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相关职能成立的工信部,成立以来尚未完全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在处理与其他部委关系时,“明显感觉力度不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这些又恰恰是工信部首当其冲应解决的问题。

  这位专家认为,李毅中上任以来,虽然很有能力,但应对金融危机、抗灾救灾等问题,使他无暇较多考虑长远,以至于该部门的职能定位仍旧不够明晰,长期规划也颇显乏力。“至于是否有李毅中对相关产业专业积累不够的原因,无法可知,不好评价”。

  去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李毅中说,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救援地震灾区,从筹备北京奥运会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信部成立后,还没有一个平稳时间段可供该部建立内部管理体系。

  同样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多次合作的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也认为,该部在一些工作上的“综合指导力度较弱,和其他部委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罗仲伟认为,工信部成立以来,确实体现了务实、执行力强的特点。但是尚未回答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管理好产业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一方面要监管;同时又要防止过度参与,边界在哪里?有待工信部明确”。同时,他认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目前也做得不够,二者关系有待“十二五”厘清并有所突破。

  三年一大考,其结果或许用李毅中自己的总结最为客观。他在11月25日撰文《“十二五”: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认为,过去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再上新台阶,但是面对未来,仍有两者亟需深度融合等诸多艰巨任务。 (记者:赵杰)

(责任编辑:新不颖)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