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中外投行再次上演排名大战;不过这一次,中国企业俨然已跻身为左右排名的决定因素。
来自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的IPO募集基金总额几乎是美国的三倍,在全球资本市场独占鳌头。
截至12月第二周,中国沪深两市IPO募集资金累计669亿美元,而香港市场募集金额为528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市场IPO所得资金为420亿元;如果按交易所排序,则香港交易所蝉联IPO融资榜首,纽交所以313.9亿美元排名第二,深交所和上交所紧随其后。
但对各家投行而言,无论最终在何地上市,中国企业都是当之无愧的重头戏。
Dealogic统计显示,截至12月6日,中国股票资本市场发行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152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880亿美元增加了83%。其中,发行量主要来自431家中国企业的IPO,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092.11亿美元。
“得中企者得天下。”
这场混战中,各家投行在中国市场的业绩究竟如何?
中金暂压高盛
即便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中国企业抢夺战,但真正的对手,还是落到了中金公司(CICC)和高盛(Goldman Sachs)身上。
据Dealogic统计,截至12月第一周中国区投资银行收入中,中金公司以2.31亿美元跻身首位,而高盛仅录得1.81亿美元,落后于中金公司、平安证券、中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排名第五。
而在并购咨询顾问排行榜上,中金公司继续占据第一,累计促成24项交易,规模达278.39亿美元;瑞银证券以162.58亿美元的业务规模排名其次,高盛则以12项交易业务规模总计147.49亿美元落后于瑞银证券,市场排名第三。
不过,高盛在中国市场依然有所斩获。
以承销商交易金额衡量,高盛在2010年名列榜首,共揽下31单,业务规模达119.61亿美元。
虽然中金公司在规模上暂时落后,为116.15亿美元,但数目却只有14项。
粗略看来,中金公司投行业务在项目规模和收益上均远胜高盛,但归根到底,是毕其功于农行一役。
2010年7月,农业银行(601288.SH)沪港两地上市,最终募集资金达221亿美元,其中包括120亿美元的 H 股融资规模和101亿美元的 A 股融资规模,直至11月底通用汽车上市前,农行IPO一直稳居全球最大IPO位置。
得益于这单“巨无霸”IPO项目,所有参与农行承销的投行均获益匪浅,其中尤以“独中两元”的中金公司为甚。
公开资料显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为农行A股承销商,而H股承销商分别为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JP Morgan)、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麦格里(Macquarie),以及农行的子公司农银国际。
据农行H股招股说明书显示,承销费会占据农行H股IPO筹资总额的1.98%,不过这还要除去农行从战略投资者处筹得的资金。农行上市后,《华尔街日报》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中金和高盛将各自分得H股承销费用的17%,依次推论出每家收入达2396万美元。
在农行A股IPO中,承销与保荐费用为6.88亿元人民币,中金公司将继续与银河证券等三家券商共同分食。
仅仅一个月后,中金公司又出现在光大银行A股上市中,为此次IPO的保荐人和主承销商,最终募集资金达到217亿元人民币。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分至中金公司名下主承销金额中,农业银行425亿元和光大银行72亿元的项目合计,已经占据中金公司总主承销金额的79%。
但对任何一家投行而言,诸如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单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此一来,尽管目前和高盛相比略胜一筹,但项目明显少于排行榜其他投行的中金公司恐怕不得不考虑,如果没有农行,投行业务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