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金融服务 > 正文

A股20年蜕变:由8家上市公司到IPO第一

2010-12-03 10:34来源:证券日报字号:小

  放眼全球资本市场,风景这边独好!

  今年以来,无论是新股发行频率还是融资规模,A股市场都创历史新纪录。统计显示,今年1-11月,沪市两市IPO共311宗,融资总额达到4500.67亿元。这个成绩已然让中国A股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而在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刚开业时,仅有8家规模很小的上市公司。要知道,在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迷雾尚未完全拨清的背景下,中国A股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以新兴加转轨为基本特征的A股IPO融资居世界第一说明什么呢?

  一是股市的“蓄水”功能越大,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就越强。融资是股市的核心功能,融资规模越大说明股市的资源配置作用越强。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和融资功能大幅提升说明股市对国民经济实体的服务能力也越来越强。资本市场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如今,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一个强大而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截至11月底,A股上市公司数目已经超过2000家,股市总市值已达到26万亿元,在世界上位居第3位。而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2位,两者位次接近。这不是数据上的巧合,而是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初步显现。

  今年A股IPO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小板与创业板。从结构上看,中小板与创业板企业构成了今年IPO融资的主体。今年以来311宗IPO中,中小板企业独占186家,占比近六成;创业板企业103家,占比约33%;主板企业22家,占比仅7%。从融资规模上看,中小板企业共计募集资金1870亿元,超过主板的1787亿元成为A股今年前11个月最大的融资板块。中小板与创业板IPO一枝独秀,源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主板服务大型企业成就蓝筹股,中小板为民营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而创业板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融资资源向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倾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表明股市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宽,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

  二是为A股市场国际化奠定基础。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国民经济的资产证券化率越高,证券市场的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也就越高,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越高。十年前,联合利华等海外公司提出在上证所挂牌的意愿。不过那时A股总市值43141亿元占GDP的46.5%左右,而流通市值只有13819亿元仅占GDP的14.8%左右。显然,那个时候推出国际板根本不具备条件。如今十年过去了,A股总市值已经到26万亿元占GDP的80%左右,国际板的市场基础已然具备。特别是,遭受重创的国际资本市场,无论是规模和活力都大受影响。全球资本把目光瞄准率先走出经济谷底的中国,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国际板推出”的呼声。推出国际板既是市场的呼声,也是这个股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股市诞生2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引人注目的成就。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一系列旨在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公平市场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市场效率不断提高。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国民经济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坚信,未来5年,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中国证券市场将以成熟的姿态昂首走向国际!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