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人”之管金生:灰飞烟灭霸王业
在缔造自己金融王国的过程中,管金生书写了中国证券业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中夺目的一页。
在中国早期证券市场上,管金生名声之大,无人能出其右。
创国内最大证券王国
直到1988年,41岁的管金生还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外语翻译。
出生于江西普通农民家庭的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83年,因偶然担任了在上海召开的中美国际投资研讨会秘书长一职,他受欧盟邀请,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习管理和法学,获商业管理和法学两个硕士学位。归国后,管金生被派到上海市委党校的一个“振兴上海研究班”里去“深造”,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
19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真知灼见,他对将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表示出极大兴趣。按捺不住兴奋的管金生奋笔疾书,豪言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他的建议最终被高层采纳,并被批准试点。
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开张,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拥有3500万元股本金。管金生如愿出任公司总经理。
在他的指挥下,万国证券在证券市场上勇猛搏杀、横冲直撞,一代证券枭雄的大名也随之响彻大江南北。1990年6月,尉文渊受命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他的第一个业务电话就打给了管金生,管在电话那头笑道:“我知道迟早会接到这个电话,只是不知道会是哪个人打来。”当时,全上海的证券公司只有三家:万国、申银和海通,其中,管金生当家的万国规模最大。
有人评价,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上交所的交易规则确立,设备引进,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有他的心血;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开通;是万国最早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实施无纸化交易;而“B股是怎么推出来的?都是我们在房子里想出来的。”
一位前万国职员说,在他刚刚加入的时候,很惊讶监管部门怎么会简单地把万国证券提出的建议写入监管条例。
管金生四处演讲。“当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把当时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培训”,“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为了能吸引那些最聪明、能把市场作为严谨科学的人才到证券业来,他频频在大学里演讲。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是一个老师,把国外的这种理念、战略、文化带到中国来。”曾做过管金生秘书的卫哲如此总结。当时,其他证券公司的员工多为中专毕业生,而万国的中层以上团队中,来自复旦、上海交大等的大学毕业生占到90%以上;当万国证券还在筹备第三家证券营业部的时候,管金生谈话的主题已由如何瓜分上海当时的9区10县,转移到如何拓展全国市场;当别人还在琢磨什么是国内市场的时候,万国已在新加坡、伦敦开设分公司……
在他执掌公司期间,万国证券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二级市场经纪业务占到全国总份额的40%。管金生本人作为中国金融界第一人,在CNN直播中心用英语向全球介绍上海证券市场,出尽风头!
有人曾半真半假地说,万国证券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是因为他们的老板有一个好名字:管金生!为管金而生嘛。
随着万国的成功,管金生的野心也一发不可收。他声言要令万国成为中国的野村、美林,万国证券“要在2000年进入世界十大券商”!
上交所开业前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前奏。当时,上证所首次召开的会员大会,议程之一是选大会副理事长。管金生认为自己是志在必得,还派自己的得力干将谢荣兴做了不少游说工作。
最终,理事们却把票都投给了阚治东。“他们不希望管金生担当那个角色,他们嫌老管野心太大,霸气太足。”阚治东分析说——或许是两人性格差异,导致了“327”事件之后的不同命运。
最大的“国库券鼹鼠”
在上海滩上,无论经营机构还是个人,在证券市场赚得第一桶金的,大多出自国债。
创办万国初期,管金生就盯上了国债。他也是第一个从中嗅出商机的券商领导者。
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由于缺乏流动性,被称为“国库券”的国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很不受欢迎。国务院设有专门的推销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联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机构等一起参与,以弘扬党性为感召,依然难以销售。
到后来,很自然地出现了国库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折六折的低价收购国库券,还有的企业用国库券变相降价,来推销积压产品。
到1988年3月,财政部被迫做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当时,全国银行并无联网,各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很大。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由此形成。
当时万国只有十多号人,管金生率众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有一次,他亲自到福州去收购,一出手就吃进200万元国库券。面额都是5元、10元的,足足塞满了几个大麻袋。他租了一辆汽车直送上海,剩下的两个大旅行袋,他一手拎一个坐飞机回上海。在机场安检入口,他好说歹说硬是没让安检打开旅行袋检查。到上海的时候,袋子的底部已经撑破,他连拉带抱地总算出了机场。
上海滩著名的“杨百万”在自传《做个百万富翁》一书中,披露了早年与管金生联手炒作国库券的故事——1989年元旦刚过,管金生告诉杨怀定,他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串门时,看到处长张宁桌子上压着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1988年国库券准备在一个星期以后上市。这是一个能发大财的内幕消息,如果黑市价75元买进,一上市就是100元,暴利25元。
于是,在海宁路1028号的办公室里,成为万国证券授权代表的杨百万拿了一台万国的点钞机,大张旗鼓地收购,最后买走了上海市面上一半的1988年国库券。随后,阚治东和海通老总汤仁荣从万国的异动嗅到气味,也积极跟进。
管金生的狂收行动引起了金管处的警觉。处长张宁突然决定推迟上市时间,并且突击检查各大证券公司。各家证券公司的金库于是闻风大转移。万国证券的金库在地下室,能转移到哪去呢?管金生赌了一把,他下令把所有的国库券都放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然后借故外出。他推测,来检查的金管处人员是绝对不会砸门直闯总经理办公室的。
最终,万国证券躲过一劫。
数月后,1988年国库券上市,价格为104元,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国库券鼹鼠”,管金生的万国证券完成了惊险而丰厚的原始积累。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3亿元。
灰飞烟灭霸王业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谁会料想到,靠国债发迹的管金生最终栽在了国债期货上呢?
从1994年下半年起,上海证券市场的国债期货交易日益红火。相比低迷的股市,国债发行量大面广,交投活跃,各个品种的期货价格涨得让人眼红心跳。
1995年1月,国债期货市场最大的一个悬念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券会不会加息。这期代号为327的国债规模有240亿元,将在6月份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当时,银行的储蓄利率为12.24%,市场普遍认为327的回报太低了,因此有消息称,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
管金生却持相反观点。在他看来,目前的宏观局面是投资过热,金融秩序混乱,特别是不久前发生的沈太福集资案,让中央在利率提降等敏感决策上会采取保守的策略,因此,不可能从国库中拿出额外的钱来补贴。于是,他下令万国做空327。
这一次,这个高明的赌徒竟赌错了——他的对手是有着财政部背景的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
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利率,327国债将以148.5元兑付。消息一经核实,327国债的市价就开始一路上涨,当日上午,价格冲到151.3元,比上一日涨了3元多。这期间,手中握有大笔327期货合同的管金生一直在拼死抵抗。此时,他的同盟军辽国发的高氏兄弟突然倒戈,改做多头。这意味着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
中午12点多,管金生找到尉文渊,提出三个要求:“能不能给我加点持仓量?”“交易所能不能给个通知,说到现在为止上海证交所没有接到财政部贴息的通知?”“能不能把国债期货停下来?”
尉文渊拒绝了他。“他的脑子一年前就昏了。”尉文渊回忆起那天的争吵。
管金生此时已是困兽犹斗了。为避免公司倒闭,下午4点15分,他忽然下令大举抛售:最后一张730万超级大单,将“国债”期货的价格强行压至147.40元收盘。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万亿元,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最终,管的疯狂举动造成了债券期货市场崩盘。
夜里9点左右,尉文渊宣布当天最后8分钟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以违规前最后一笔交易的价格151.30元为收盘价。由此万国亏损60个亿,赌红眼的管金生再次找到尉文渊,两人再次发生激烈争吵。
中央随后组成了以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安全部等六大部委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327”事件进行调查。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个月后管金生被捕。
直到1997年2月份,法院对管金生的审判结果才出来,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可笑的是,人人都知道管金生是因为期货交易违规而被抓的,最终却是因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罪名入狱——当时还没有相应的法条来套用。
几年后,一些家庭、生活类报刊转载一篇题为《美色断送“金融第一人”管金生》的文章,该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上海滩“证券教父”如何因为生活腐化、沉湎于某香港女老板的美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
这种因果推论当然是可笑而俗套的。客观地评价,让管金生和万国来承担这场金融灾难的全部责任是不公平的,“空军”的一方——中经开也同样存在保证金不足、恶意操纵价格等诸多违规行为,却堂而皇之地置身事外。
此外,中经开又究竟是凭什么在这场对赌中大获全胜的?对此,人们都心知肚明。
奇怪的是,中经开竟没有赚到钱。曾有人估算,在整个“327事件”中,多头的盈利在70亿元左右。中经开在“327”事件后不久几次面临支付危机,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达6.8亿元的同时,还累积了70多亿元的债务,公司几乎被掏空而濒临破产。
熟知内幕的人士透露,“327”一役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他们究竟是谁呢?
在法庭上,管金生没有委托任何辩护律师,也拒绝法院为他指派辩护人,他似乎以沉默和决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的高墙内,管金生又做起了外文翻译,他依然留心着各种简报上关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新动向。服刑7年后,他因健康状况被批准“保外就医”。出狱时,阚治东等几个当年证券业的老哥们找他喝过一次酒,之后失去了联系。
据传,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枭雄如今悄然隐居在北京。 (记者:乔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