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百度旗下的视频网站奇艺网做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半年的成绩单。其中最核心的结论有两个:一是月覆盖用户数,有8600万;二是人均每天的播放时长近两个小时。
到了11月17日下班的时候,搜狐视频就相继发布了两篇新闻,迫不及待、早有准备,给奇艺提交的成绩单打上红叉叉,甚至攻击已不限于公司层面,直接指向奇艺CEO龚宇本人。
如此看来,又一轮的口水战恐怕在所难免。其直接原因很简单:面对竞争对手的凶猛,搜狐视频急了。
第一急:“长视频宝座”的争夺
前一段,搜狐和奇艺都以调研公司的数据为论据,抛出了同一个观点——“咱家是长视频行业第一”。其中搜狐取自comScore的数据在被曝统计方法有缺陷后,在这一回合,以暂时落败告终。我听说comScore的人对搜狐视频擅自公布数据大为光火。
此后,搜狐视频始终没有拿出更有力的数据来进一步论证。反倒是奇艺再次强悍出击,以“半年成绩单”的由头公布了更多论据。并且这次调研机构是Millward Brown,这家机构在圈内很有名气,在44个国家有76家分公司,全球TOP100的企业,有90%是其客户。如此一来,为奇艺做背书的调研机构有Millward Brown、comScore、易观国际、艾瑞,其论点显然更充分了。
这显然击中了搜狐视频最敏感的神经,长视频的宝座位置太重要了,绝对是战略高地。这直接关系到广告客户对视频平台的投放价值的评估——“单个用户时长”、“人均单日浏览时长”等指标越高,则证明用户黏度越高,其投放价值也越大。而视频行业发展到今天,广告已是最重要的竞争点。
眼看越来越多的调研机构在这场争夺中为奇艺封王,搜狐怎能不急?
第二急:逐渐丧失的“影视门户”阵地
我一直有个观点,在中国视频行业,有两个“没戏”——做“视频新闻”,没戏;做“草根分享”,没戏。中国的视频从业者不要太高看自己,正如博客洪波所说,你们的最终归宿应该是一堆肥皂影视剧集散地。
我想搜狐和奇艺都明白这一点,因为在平台定位上,两者都倾向于定位于“影视门户”。但是其中微妙的玄机是,自搜狐联合版权机构集体讨伐优酷、土豆们,开始以正版影视平台出征时,搜狐视频一度成为干净、高质量、高投入的影视门户先锋。这一点,既让发力较晚的搜狐视频实现了与土豆、优酷的差异化,又通过口水战让搜狐视频的地位风生水起,还讨好了版块机构和政府,可谓一石三鸟。
但很快风头开始变化,除了奇艺的发飙,酷6等玩家也开始不惜血本,重砸长视频的版权。酷6的财报明明白白,确实是很给力。这让搜狐的炮轰效应开始大打折扣。而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长视频上,搜狐和酷6大概轮流位居第二。
如果说丢掉了“长视频第一”还属战术层面的问题,那丢掉了“影视门户第一”,则是战略的溃退了。对此,搜狐又如何能不急?
第三急:“体验之王”的稀释
暴风的冯鑫认为,现在视频行业的竞争已进入高清竞争的阶段。我还是基本赞同的。换句话说,现在是体验竞争的时代。
应该说,搜狐和奇艺玩的主要都是正版长视频,也都舍得砸带宽,无论是片源质量,还是流畅性,或者是与用户的交互,都普遍优于视频分享型网站。按理说,双方应该不分伯仲才对。但这里又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定位于“中国Hulu”的奇艺,在体验和UI上也学习到了Hulu的精髓,在视链、关灯、看点等亮点功能上可圈可点——当然,这些所谓的“微创新”并不见得多重要,而且竞争对手的复制成本很低。真正微妙的在于页面的广告设置和分布——对于搜狐视频,其广告销售体系和门户是对接打包的,这导致了广告的贩卖和展现方式都受到了门户模式的深刻影响,也由此让其用户体验受到了损害。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打开搜狐视频,用户会看到直投的弹窗广告,banner也很刺眼,而打开视频浏览页,视频窗口的上下左右都是刺眼的广告,这其实并非搜狐视频本身想要的结果,而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谁都知道,广告是多多益善的,但广告太刺眼用户是很厌烦的。
如此矛盾,搜狐视频又怎能不急?
话说回来,视频行业几乎是除了安全行业外第二个口水战集散地。口水战集中代表这个行业很热闹,很有利益,这也是好事,但如果逮住机会就挑事,确实是有些无聊,不如多花些精力在片源、带宽、用户体验上。真正决定生死的,并非口水战的输赢,也非投放你的广告主,而还是那些电脑屏幕前的用户。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