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新生儿的创业板在风雨中蹒跚走来,在过去一年中演绎出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然而业绩变脸、高管离职套现、突击入股、批量造富等现象,给创业板未来增添了一丝阴霾。人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板?中国的创业板市场要经历什么样的变革,才能让它孕育出像微软、谷歌这样的世界级企业?
据了解,在海外创业板市场,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其退市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如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大约8%的公司退市,英国AIM的退市率高达12%,每年超过200家公司从该市场退出。
随着中报业绩公布,与当初光鲜靓丽的招股说明书业绩对比,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公司本身遭受严重的质疑,而创业板的退市制度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质疑一:创业板咋成了“套现板”
限售股解禁前夕,众多创业板高管与奋斗多年的老东家分道扬镳,创业板一夕之间成了“套现板”,而离职潮之后,给尚处于创业期的公司留下的是无尽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5位创业板上市企业高管辞职,其中23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持股量从1.2万股到841.5万股不等。其中,碧水源的董事、副总经理梁辉841.5万股的持股量位第一,按照10月15日收盘价88元/股计算,市值高达7.41亿。其次是赛为智能前董事周嵘持股量达679.03万股,市值达2.12亿元。海兰信前董事侯胜尧以392.7万股的持股量位列第三,也有过亿市值。
所谓 “假辞职”,是指在创业板高管辞职风暴中“辞而不退”的现象。这些高管尽管辞去高管职务,但并未离开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8名创业板公司高管选择了这种“离职不离岗”的做法。例如,8月25日,回天胶业公告称,董事会秘书曾学毅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现在担任公司行政管理顾问。7月22日,立思辰前任监事张旭光因个人原因辞去监事职务,但据立思辰一名内部人士证实,张旭光辞职后并未离开公司,目前仍在立思辰下属一家公司担任高管。
反思:“套现”背离创业板初衷
对于刚上市不久的创业板公司来说,公司核心人员的流失,不仅造成公司管理层不稳定,还会影响公司业绩增长。
北京美信志成咨询有限公司的资深分析师杨先生认为,现在创业板的市盈率偏高,有些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并不能支撑如此高的股价和市盈率,许多高管通过辞职套现把账面财富变成实际资本。
汉鼎咨询执行总裁王三寿表示,如果高管套现的比例超过自己所持比例的30%,将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危害。业内人士称,如果上述前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大肆抛售手中的股份,必然会对股价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以致引发其他解禁股东的抛售。
质疑二:超募资金怎监管
据不完全统计,已上市117家创业板公司,总募集资金784.64亿元,是原计划募集资金269.84亿元的2.9倍 ,这些巨额超募资金仅有一成被有效利用,大多数资金躺在账户里吃利息。不少“骤然暴富”的创业板公司寻觅到了眼下时髦的投资途径——买房、买地、买车。
去年下半年,全国房产一片火红,而创业板公司也紧跟潮流,“购置办公房产”作为超募资金的第一投向。
最典型的为神州泰岳,超募13亿元资金,上市后便拿出4.21亿元买下北京朝阳区北辰首座大厦共16层办公房产。南风股份更是变相“囤地”,以1.09亿元竞得佛南一块413亩建设用地,其中1.01亿元使用的是超募资金。此外,银江股份计划投资8640万元在上海、广州、成都、北京、武汉购买办公楼。而探路者、梅泰诺、天源迪科等公司的购房计划都在2000万元以上。
所谓“资金置换”,是一种创业板公司想出的绕开深交所对超募资金用途限制的方法。通过用超募资金把已投入项目的资金“置换”出来,这样一来,超募资金就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私房钱”,不再受到监管。
反思:怎样缓解超募现象
北京美信志成咨询有限公司一位资深分析师认为,超募问题是创业板供给不足导致的,随着创业板进一步扩容,超募现象会逐渐缓解。
安信证券一位高层人士认为,在参与者共赢的发行过程中,证监会已多次提出“承量控制”的思路,随着对新股定价过程透明度的提高,将有助于减少超募现象,此外他认为,还应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等安排,加强对上市公司滥用超募资金的监管。
质疑三:上市后业绩为何大滑
与刚刚上市时的盛况相比,临近周岁生日的创业板交出的成绩单黯淡无光。
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中报,创业板营收增长率为27%,而净利润增长率也只有25.56%,与各板块相比均处于“垫底”的位置。此外已披露中报的105家创业板公司统计,2010年上半年创业板中净利润滑坡的为23家,占比高达21.9%。在去年10月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中,有7家中期业绩同比下滑。
在业绩变脸“明星”中,宝德股份、华平股份、南都电源分列前三名,这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降幅度分别高达82.07%、76.60%和69.79%。若是没有非经常性收益粉饰业绩,三家公司主营利润更是同比降幅高达92.87%、94.95%和71.63%。
反思:创业板成长性严重不足
创业板上市企业业绩大变脸,尽管有季节性波动造成的原因,也有因扩大经营规模导致支出加大造成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创业板仍体现出成长性严重不足,传统行业的企业仍然占据重要位置,真正具有“创新型”素质的“新经济”企业可谓凤毛麟角。
质疑四:“伪PE”为何能突击入股
在创业板市场“造富神话”的诱惑下,短期高回报驱使投资者在企业IPO前夜突击入股,解禁期后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
在创业板开板前,基于鼓励和培育本土股权投资的初衷,证监会在审核时放宽了有关限制,根据2008年10月执行的新股上市规则,对于在发行人刊登IPO招股说明书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股份的持有人,要求其承诺不予转让的期限由之前的36个月缩短至12个月。
然而据粗略统计,创业板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入股的PE机构,多数是在上市前3年内介入,但也不乏上市前突击入股。
PE是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的英文缩写,PE腐败是国内新出现的词汇,意指某些“号称”PE的投资人士,通过关系拿到企业上市前的投资机会。
成立至今不过2年的汇金立方,却接连斥巨资“杀”入3家创业板公司,其中玄机令人费解。以神州泰岳为例,该公司上市时,汇金立方入股不过5个多月,却已稳获近18倍收益;此外还持有乐视网454.5万股,为第3大股东;持东方日升411.71万股,为第6大股东。
反思:锁定期太短生弊端
锁定期太短,使一些“伪PE”在公司上市前“搭便车”,通过内幕交易进行“利益输送”,不仅直接危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将损害创业板的市场信用。
王三寿认为,创业板“突击入股”问题已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证监会可能将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
质疑五:退市制度为何难产
自创业板推出以来,退市制度何时推出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热点。 迟迟不出的退市制度,令创业板市场犹如缺了刹车的快车在高速行驶,安全堪忧。
创业板退市制度难产有四大难点,首先是立法难题,退市规定较为粗放,操作性不强;其次是地方政府干预,实际执行困难;第三涉及社会稳定,牵涉多方面事情;第四是缺乏操作经验,如何退市、怎么退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思:应使创业板“流水不腐”
退市制度是保障创业板高质量运行的关键所在,何时出台是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只有建立“退市制度”才能使创业板“流水不腐”。
著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指出,创业板在处理退市问题上必须妥善解决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创业板的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就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最大伤害。
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退市制度之所以难产,一是中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再就是各级政府出于各种理由,维护本地上市公司利益,不惜各种成本保壳。
王三寿则认为,创业板诞生的时间还相对较短,证监会制定一个政策需要一定的观察期,他预计明年三月份左右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应该会推出。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创业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