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日期间,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下称新华人寿)董事长康典终于松了口气。九十月是保险公司保费“双飞”的关键时点。根据新华人寿内部数据,截至9月底,新华人寿保费增速重拾上升轨道,以约750亿元的保费规模,稳居业内第三把交椅。
“新华人寿再次证明了基层顽强的战斗力。”康典表示。
在一个多月前,新华人寿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隆重的14周年司庆晚会之时,情况还没有如此乐观。从今年2月到8月底,新华人寿经历了数月的剧烈动荡,从总公司到分公司,最核心的个险渠道离职者逾700人,保费一度连月下滑。
这样的风雨对于新华人寿来说不是头一遭。纵观新华人寿14年的历史,截然分成三段:
强人关国亮控制新华人寿八年间快速发展,但关国亮擅自挪用资金违规投资、体外循环,最终东窗事发。在保险保障基金以27.88亿元接管38%的股份后,至今新华人寿还有14亿元的窟窿。
孙兵执掌新华的三年过渡期内,勉力维持保费再上新台阶,但代价是投资孱弱、销售费用高企,IT、内控、后援投入不足,留下隐患。其间董事会功能亦严重缺位。
2009年底,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受让保险保障基金持有的股份,和原主要外部股东苏黎世、宝钢等一起重塑公司治理。先期到位的董事长康典和总裁何志光形成新一届公司领导层,新华增资在望,上市也在视野之中,整个市场都对新华寄予较高期望。
但河清海晏的局面,并未即刻如期而至。这一场“基因改造”的宏大工程,在外部挖角及内部管理层交替的双层诱因下,人事多有动荡,再次经历了一场新旧时代交替的阵痛。
“新华人寿的股东、董事会、经营层的关系从来就未理顺过。”一位历经新华人寿起起伏伏的董事感慨道,“良好的公司治理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上至下的学习和磨合。”
昂贵的退养
2010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的时候查出一份蹊跷的保单。这是一份给包括前总裁孙兵在内的47名高管购买的补充养老险,由新华总裁办公会议在2009年3月决定购买,本来投保在新华人寿的北京分公司,后于去年汇金入股之前转到了中国人寿。
据此计划,这47名高管在退休之后可以享受到年金收益及医疗费用的报销。其中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领取9.28万元,如按80岁身故测算,共可领取约2665万元,如果加上医疗费用可报销部分,孙兵每月所获权益最高可达11万元,“其他人每月也就1万多,都是陪衬。”新华人寿内部一位人士表示。
这份罕见的高额补充养老险未经新华人寿董事会的批准。如果不是国家审计署发现,董事会一时间难以察觉。“一开始董事会还以为是一年9万,没当回事儿。”新华人寿一位董事表示。
国家审计署就此事专文报国务院,称此方案违反了金融类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的规定,有关部门应予以调查并进行严肃处理。
当事人孙兵今年56岁,1983年加入保险业,曾任平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1994年参与创办新华人寿,任总经理兼董事。在关国亮在新华人寿长达八年的强权时代,孙兵甘愿做二号人物,隐忍不发。2000年关国亮引入外资股东后,挪用资金违规投资的情况逐渐为股东所发现并不容。2006年10月,关国亮被保监会停职,工作移交给孙兵,并接受司法调查。至2009年底汇金进入之前,孙兵成为实际掌控人。
此时关国亮东窗事发,新华人寿风雨飘摇,业绩下滑。孙兵将内部资源向前台倾斜,保费迅速企稳并实现三年翻番,2009年底保费收入达668亿元,居业内第五。孙兵本可就此居功,但暴露的问题也令股东再三思量。一是新华人寿的费用三年来水涨船高,孙兵亦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但这并未经董事会正常程序,亦受到保监会的批评;二是投资出现较大失误,收益率低于业内基准;三是公司内控薄弱,案件不断;四是孙兵实际上成了新的内部控制人,对股东希望了解公司运作情况的要求不太配合,逐渐失去股东信任。
“我老了,要退休了。”2009年10月,孙兵接受本刊记者访问时表示。汇金入主新华人寿前夕,孙兵得知自己并非总裁人选,而被推荐为“副董事长”,退意坚决。同期离职的高管还包括原总精算师杨智呈、原销售中心总经理高焕利及原运营中心主任赵子良。后三人已经跳槽至总部位于深圳的生命人寿。孙兵至今未如市场传言所称,公开出任生命人寿包括顾问在内的职务。
“同业均无先例。一般都按企业年金走正常退休途径。”新华的一位高管谈到前述补充养老险安排时说。
2010年夏,新华人寿董事会一致通过决定废止此计划。新华为此已付出了约3500万元的成本,先期退休的12人开始受益。
“叫停的成本很高,但无论如何都要叫停。”新华人寿的几位董事都作如此表态。一方面,审计署已经有了结论,另一方面,按照精算假设计算,新华要陆续为这一安排支付两三亿元的成本。这份保单在新华人寿的时候还是一般的补充养老险计划,后转到中国人寿时,对退出附加了不少苛刻的条件,包括支付违约金等。
几乎与此同时,一场部分离职高管策划的挖角地震袭击新华。
挖角风波
“义”字高悬,进门先拜关公。这并非水泊梁山,而是今年春节前后生命人寿在湖北武汉组织的挖角战启动会。
赵子良是这次挖角战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原为新华人寿湖北分公司总经理,2009年8月被火线提拔至总部,同时兼任湖北分公司的党委书记。此次,赵子良以生命人寿副总裁的身份,在“武昌起义”的动员会与旧部见面。
该次活动向与会人员明确了挖角的行动步骤,现场填写两张表,一张是新华的离职表,一张是生命人寿的入司表。中层干部被要求按照挖角名单领取两表,负责敦促所辖下属填写,领取表格最多的达到30人份。
“不离职就开除。”这场里应外合的挖角战役,令新华人寿措手不及。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8月底,湖北分公司个险渠道共计约280名员工离职,为各分公司最高,占到这波离职潮的三分之一多。离职之前他们还销毁了所有财务、人事资料,将电脑格式化等。
内蒙古、四川、河南、河北、广西等分公司也陆续爆发了类似的恶性挖角事件。到8月底,共有15家分公司先后约700人离职。到2009年底,新华人寿共有34家分公司,员工30万名。
“一片火海,坚壁清野。”一位新华人寿高管如此形容。作为对策,新华人寿对内稳定军心,并加紧招募和培训,全国抽调人手对离职人员进行离任审计,也向监管部门及时汇报了情况。
“离开的高管带走一些人并不令人讶异,但太不择手段。”新华人寿一位现任高管表示。
市场上盛传生命人寿对相关高管许以股权。但很多市场人士对此存疑。“那边的老板拿鲍鱼、燕窝、红酒开家宴招待大家,但问到股权就没说话。”一位新华人寿的内部人士称。
今年上半年,生命人寿正在迅速地开设分公司。截至今年8月底,生命人寿的保费收入从去年底的70亿元增至87亿元。6月,最早发动全面挖角的生命湖北分公司个险月度保费爆发性创下3600多万元的纪录。生命人寿董事长张峻特地飞到湖北庆功。
不过,到了7月,生命人寿湖北分公司个险渠道的保费迅速滑落,单月未再超过2000万元。“靠做‘新人单’,一次性的发动亲戚朋友入股,很难持久。”新华人寿湖北分公司新任总经理唐鹤飞说。同期,新华人寿的湖北分公司9月个险保费创下9000万元,在当地同业中排名第二。
这不是新华人寿第一次遭遇大的动荡。在2006年末关国亮出事后的八个月中,总公司流失了约30人,分公司则流失高达1500人。
费用之争
“新华人寿这个雷埋得可不小。”来自另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高管说,“保险圈太小,没有秘密。”
一位新华人寿高管认为,回头看来,从孙兵等高管离职到挖角风波愈演愈烈,早有伏笔。
在新管理层接手以前,新华人寿调整了对2010年的考核指标,保费增速要求从原来的20%猛然提到罕见的40%;对保费的考核标准也从原来的标准保费考核改为综合保费考核,这意味着分公司如要达成业绩目标,必将转向一次性交费(趸交)的保险业务来充数。
今年1月,刚刚接手新华人寿的新管理层迎来了新增保费109亿元的“开门红”,同比翻番,当时欣喜夹杂着困惑,事后意识到,原来吃了一颗糖衣炮弹,保费的结构实际是下滑的,因为趸交业务的内在价值要远逊于期缴业务。
到中期业绩总结的时候,新华人寿调整了考核指标,9月,新华个人渠道标准保费规模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所谓标准保费,要将趸交收入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期缴。
9月初,新华人寿总裁何志光回应本刊记者时说,“现在确实碰到有些竞争对手针对性地挖角。但这些事情一定是短暂的。公司不希望参与创业的员工离开公司。要确定的不是公司的制度缘故把员工往外推。”
今年51岁的何志光,履历与孙兵相似,都是出身人保,后成为平安干将,曾为平安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2001年4月筹备太平人寿、任总经理。2008年担任中保控股的副总经理及太平人寿的董事长。太平人寿目前保费规模不到 300亿元,与新华人寿不在一个量级,但被业内认为业务质量较为健康。2010年3月,何志光正式入职新华人寿。
新华人寿原来的高薪政策和汇金入主后可能的变化,给员工或多或少造成一些心理影响,即所谓的“公司制度”。
孙兵主政时期,一是将原来受关国亮重用的高管挂起,成立七大业务中心,提拔了一批高管;二是大幅度提高总公司高管薪酬,分公司总经理一级收入少则200万元多则500万元,实施费用包干并可留存下年使用。关时代新华人寿的薪酬在业内属于偏低水平,但在孙兵时期则一跃为业内可堪与平安集团媲美者,孙兵本人各类薪酬合计税前在千万元以上,为2009年业内最高。
而新华人寿转成“汇金系”公司之后,蒙上一层国有色彩。经多番讨论,董事会决定现任董事长、总裁的年薪在孙兵时代基础上大幅打折,公司高管薪酬也同步有所下调,幅度亦有20%-30%,但部门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及以下的员工薪酬维持了原状。
“新华今年保费上千亿的话,费用就得有170亿。”一位新华的老员工认为。“但需要看到这带来的市场份额和业务价值。现在要搞全预算制,下面的理解是要收权。”
目前新华已经收回了各分公司结余的费用额度。康典表示,“控制费用是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上市的目标。明年进入全预算管理。但这一改革要讲求均衡,多做沟通。我们会充分考虑前线的感受。”全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险业内如平安等,已实施此项制度。
何志光则表示,新华人寿不打算大幅压缩一线业务人员的费用,但是可以通过提高效率,把整个成本率降下来。
实际上,新华过去几年的激励政策更多偏向短期效益。从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看,总费用率在同业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76%用于市场销售,代价是中后台如后援IT系统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后台投入总费用的占比连续三年下降,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后患。
IT告急
“发展与管理控制还是有间隔的,间隔拉得太大就会出问题。”何志光说。
上半年,新华人寿通过风险自查,发现分公司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后,全面强化内控。
“新华人寿销售能力很强,后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等有所滞后。我们要首先确保前后台之间的距离不再拉大,然后用两三年的时间实现平衡发展。”何志光说。
“近三个月莫名其妙的错单就有400多张。某分公司7月的数据被8月覆盖掉了,因为系统容量不够,新数据覆盖了老数据。”新华内部员工也谈到了实际的困难。现在新华使用的是SAP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中科软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科软系统适用于中小公司,已然支撑不了新华庞大的任务量。财务系统也已经过了五年的保修维护期,急需升级,新华的机房在刚刚经历的升级和扩容之后仍能维持,但需要彻底改造才能满足日后的发展。
SAP系统升级是新华去年就论证确定的工作方向,已选定服务提供商,并将公司熟悉老系统的几十名业务骨干都抽调上来,原准备今年9月底上线。
但新任IT高管到位后,提出不同意见,认为900万元的费用太高,可自行研发。如此反复无果后,又重新启动招标程序。与同业相比,新华是业内最早上SAP系统的公司之一,泰康人寿晚于新华上马,但日前已经完成了升级。
“四级机构的数据全靠手工录入,白天系统繁忙数据进不来,分支机构只能晚上加班输入数据,这种状态下,浪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不知道新系统什么时候上线,你说急不急人?”一位新华员工说。
此事从上到下震动颇大。“上市时,投资者一定会对IT和风控非常关心,未来金融企业比拼的就是这些。”一位新华的董事颇为焦急。
伴随着公司上下对系统升级事件的不满情绪,人事纠葛在新华内部有所发酵。这有些出乎新华股东的预料:在多年的股权斗争之后终于迎来了大好的局面,但现在看来,前路并非坦途。
人事纠葛
“哪一个公司的改朝换代,免得了人事变动?”一位新华董事认为,当前一时的矛盾和动荡都是正常的。“以前新华的股东、董事会一直没什么机会与管理层一起正常工作。现在的新华人寿,从上到下都在学习和磨合中。”
2009年12月,康典被紧急空降到新华人寿。他首先一再挽留孙兵但无果,几乎与此同时,杨智呈等三人在深圳和生命人寿董事长张峻结盟。
康典有近30年的金融机构经验,曾任香港时瑞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发展银行监事会主席等职,操刀过粤海集团等诸多问题金融机构的重组。
新华人寿的原总精算师杨智呈,对新华人寿确立以分红险为主要产品线的战略贡献最大,后期逐渐介入市场业务,为孙兵属意的接班人选。汇金的股东董事孟兴国与杨原有师生之谊,前者亦极力挽留之。“新任总裁一定会用新的精算师,我留下来没有意义。”杨智呈婉拒。此时,新华人寿已经基本确认邀请何志光出任总裁。
事实上,何志光面临的局面相当棘手。新华人寿几次风波,相应的高管分别被贴上了标签。有关国亮时代受重用者、有孙兵时代的亲信,亦有与何志光同来的若干骨干,更多的是对新任班子充满期待的广大中层干部和员工,都在关注新管理层,是凭业绩还是看关系用人。
“建立互信需要时间。”前述新华人寿的董事评论。
目前,新华人寿的新班子除总裁共有七人,原新华人寿副总裁孙同越、黄萍、刘亦工留任,分管行政、营销、审计等业务;原总裁办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丹留任并获任董事会秘书。新添三位高管——首席财务官陈国钢、首席人力资源官岳然、首席信息技术官田慧敏,前二者均由股东推荐。
首席财务官陈国钢为苏黎世推荐,原任中国中化集团总会计师。几经调整,陈国钢目前同时分管新华寿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田慧敏同样来自太平人寿的武军担任了副财务官,分管新华寿险,并向陈汇报。“这样的汇报路线也是经董事会讨论后确立下来的。”新华一位董事称。
新华现任代总精算师陈永忠由苏黎世推荐,但任期只到今年9月。在不同人选中权衡再三,新华人寿决定启用龚兴峰。龚在杨智呈出国学习阶段,曾任新华总精算师一职,后派至资产管理公司任职,但业绩不理想,回到精算部门待命。
针对接手新华人寿之时投资力量明显薄弱、效益低于同业的紧急情况,康典作为新华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推荐了原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徐英任资产管理公司副董事长,又推荐了原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全出任总裁。李全彼时已经通过了上海金融办的全球招聘,即将出任华安基金的高管职务。不过,徐、李二人均出自公募基金行业,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特点和规范尚有个适应过程。到9月末,新华人寿的权益投资和债券投资不仅弥补了以前年度的潜亏,还在今年以来低迷的二级市场局势中获得了60亿元的正收益。目前新华人寿用于投资的资产已经超过2000亿元。
今年以来,新华人寿已经开了十余次董事会。最近,新华人寿的部分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分赴各地调研,“如果不了解情况,董事会上的讨论都是悬在半空的,”新华人寿一位董事称,“这支团队非常可爱。”
140亿增资
虽然内部动荡不断,但新华人寿增资、改制、上市的蓝图正在展开,是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拟上市金融机构。“新华人寿大厦内有好几批进场工作的中介机构。”一位新华人寿高层说,“新华就是一个大工地。”
目前,麦肯锡、埃森哲等正在为新华人寿作战略规划和流程再造。新华已加大了对后援中心IT平台等领域的投入,在通州购买了两百亩地建设后援中心,在延庆投资1.5亿元建设培训中心。但新华面临的第一大要事,就是在上市前完成最后一轮大规模增资。
新华过去几年战火不断,处理过程一拖经年,注册资本还停留在2000年时的12亿元,与当下的资产规模严重不匹配,偿付能力不足是最紧迫的问题。目前,新华人寿正积极准备增资,向现有股东定向募集,“争取在年底完成增资。”康典说,并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偿付能力和团队稳定。为此,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已工作了数月。
新华人寿的主要股东们如汇金、宝钢、苏黎世等,均表示对增资全力支持,希望能够一次性达到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这令增资的规模达到140亿元之巨。
一些小股东能否按比例增资则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早已是债务缠身、股权被质押的北亚实业,或是出现代持纠纷的亚创。“他们也可以将这一权利转让获利。”新华的一位董事称。
很多外部投资者也看好新华的发展潜力,正在寻求入股的机会。
何志光对于新华的发展潜力表示非常有信心。他指出,在市场份额前五名的保险公司中,新华人寿现有的1300家分支机构数量是最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华能做到这样业绩,说明分公司的能力很强。”何志光说,“增资之后,即使仅靠外延式增长也会有很好的成长性。”
一位董事会成员则表示,“我们都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增资。未来新华要完善自身的资本补充机制,比如盈利和上市。”他表示,“股东愿意投入,但是我们希望看到管理层能抓紧时间,将新华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推进。”(记者 陈慧颖 于宁)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新华人寿 ]